战术导弹技术

访问量:56818

  • 低空飞航式导弹回收弹道及控制技术研究

    张建舟;张承志;

    本文从低空飞航式导弹的特殊布局和结构安排出发,考虑到开伞过程的特殊要求和回收的实际需要,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研究了二次爬高,双组元燃料放泄,开伞过程等问题。通过大量弹道计算,就如何满足开伞条件;选择伞的特征阻力;计算和选定有关指令;弹道特点及如何实现所需指令提出了看法,并在飞机投放模型弹回收的开伞实验飞行中获得了成功,而二级推力爬高的研究结果已在三年前的飞行实验中获得成功,证实了基于计算研究所得结论。

    1986年01期 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 未来战争中的反坦克制导武器

    李昌龙;

    本文针对苏联坦克的威胁为背景,美国所采取的“空地一体战”的作战思想,分析在未来战争中美国所研制的可能列装的主要反坦克制导武器及其在战争中的地位。

    1986年01期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 三种直接优化方法在飞航式导弹弹道参数优化设计中的应用比较

    宋森尧;蒋俊良;

    <正> 问题的提出由于计算机的发展,数学规划的理论和方法,近年来在设计领域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飞行力学范畴内,通过求泛函、变分、微分的解析法和通过求目标函数值的直接优化法均有应用。本文对飞航式导弹弹道参数优化设计中,所采用的三种直接优化法进行研究,以期找出弹道优化设计中,一种效益较高的算法。问题是这样提出的:即通过参数的优化,设计一条满足诸约束条件的射程最大的弹

    1986年01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红外干扰弹的克星——红外动目标跟踪因IRCCD可成现实

    朱德强;

    本文旨在提出一种对付红外干扰,特别是红外干扰弹SLE-20与喷油延燃技术(“热砖”)的技术。现行红外导弹与红外搜索跟踪装置在对付红外干扰弹时感到特别困难。文中论述了动目标跟踪的概念与两种实施方案,这些实施方案之所以由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的“金桥”就是红外电荷耦合器件(IRCCD)的应用。

    1986年01期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 反舰导弹自组织系统研究

    侯守智;

    本文探讨研制反舰导弹战术指挥自动化和通讯系统C~3(作战指挥中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目前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完成作战任务必须采用C~3系统,实现海战态势的估计和预报,为战术指挥员及时提供准确的战场态势情报数据,供指挥员作出最优决策。同时探讨了垂直发射反舰导弹自组织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给出单输入双输出自组织系统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1986年01期 3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 空战中飞机的易损性

    张乃鹏;陈加成;

    <正> 飞机被击落,不仅与防空武器系统的质量有关,而且也与飞机的易损性有关。所谓易损性,是指在空战中,飞机被发现和受到攻击而损伤的难易程度,即飞机的生存能力。研究易损性问题,不仅有助于改进飞机设计,提高飞机的生存力;也有助于认清目标性质,改进防空武器系统的性能。易损性包括:战术易损性和结构易损性。战术易损性是指被红外、雷达或其他探测器探

    1986年01期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 导弹倾斜转弯控制技术

    相涤;栾泽威;

    为了寻求对战术导弹性能的改善,近十年来,国外对倾斜转弯(Bank-to-Turn,简称BTT)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综述BTT技术,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BTT概念;2.BTT导弹结构外型的特征;3.BTT导弹的控制系统功用与组成;4.介绍一个典型的短程空/空BTT导弹的控制系统,增加对BTT技术的具体认识。

    1986年01期 5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