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导弹技术

访问量:56818

  • 舰体及目标运动对导弹发射角参数的影响

    邓永生

    某舰载对海导弹武器系统在动态精度试验时,发现在规定的射击扇面内存在无效攻击区。本文依据该系统的数学模型、试验测录的有关数据,考虑舰体及目标运动等因素,在典型航路上安排各种计算情况,于微机上进行数学模拟计算,证实该系统在规定射击扇面内无效攻击区的存在并给出相应的范围,阐明了武器系统给出的前置航向角与导弹扇面发射角的关系。研讨的结论为确认该系统存在无效攻击区和解决战斗使用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根据。

    1989年01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 舰体及目标运动对导弹发射角参数的影响

    邓永生

    某舰载对海导弹武器系统在动态精度试验时,发现在规定的射击扇面内存在无效攻击区。本文依据该系统的数学模型、试验测录的有关数据,考虑舰体及目标运动等因素,在典型航路上安排各种计算情况,于微机上进行数学模拟计算,证实该系统在规定射击扇面内无效攻击区的存在并给出相应的范围,阐明了武器系统给出的前置航向角与导弹扇面发射角的关系。研讨的结论为确认该系统存在无效攻击区和解决战斗使用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根据。

    1989年01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 野战防空导弹系统主要设计参数的选择

    徐品高

    以保证给定的射击效率为条件,以武器系统的总质量最小为目标的设计方法,可以较为合理地定量确定野战防空导弹系统的设计参数。 分析证明,野战防空导弹的最优射程,通常是保证在其作战空域范围内进行一次射击所必需的最小射程;武器系统的最优目标通道数和最优单次射击杀伤概率主要决定于给定的射击效率指标和目标输入流的平均密度。给定的射击效率指标越高,目标输入流的平均密度越大,最优目标通道数越多,最优单次射击杀伤概率越高。

    1989年01期 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 野战防空导弹系统主要设计参数的选择

    徐品高

    以保证给定的射击效率为条件,以武器系统的总质量最小为目标的设计方法,可以较为合理地定量确定野战防空导弹系统的设计参数。 分析证明,野战防空导弹的最优射程,通常是保证在其作战空域范围内进行一次射击所必需的最小射程;武器系统的最优目标通道数和最优单次射击杀伤概率主要决定于给定的射击效率指标和目标输入流的平均密度。给定的射击效率指标越高,目标输入流的平均密度越大,最优目标通道数越多,最优单次射击杀伤概率越高。

    1989年01期 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 观测器测量误差对飞行和气动参数辨识的影响

    方群

    本文针对飞行器气动参数辨识中存在的辨识精度问题,利用参数辨识中的最大似然法,从理论上推导、分析了观测器测量误差对辨识精度的影响,并通过具体计算结果给出了所得到的几个重要结论。

    1989年01期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 观测器测量误差对飞行和气动参数辨识的影响

    方群

    本文针对飞行器气动参数辨识中存在的辨识精度问题,利用参数辨识中的最大似然法,从理论上推导、分析了观测器测量误差对辨识精度的影响,并通过具体计算结果给出了所得到的几个重要结论。

    1989年01期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 低空近程野战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机动性综合评判——模糊数学在防空导弹论证中的应用

    杨凤鸣

    本文试用模糊数学Fuzyy二级综合评判对外军装备的九种主要低空近程野战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机动性进行综合评判,其结论对野战防空导弹的论证和研制有一定参考价值。

    1989年01期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 低空近程野战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机动性综合评判——模糊数学在防空导弹论证中的应用

    杨凤鸣

    本文试用模糊数学Fuzyy二级综合评判对外军装备的九种主要低空近程野战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机动性进行综合评判,其结论对野战防空导弹的论证和研制有一定参考价值。

    1989年01期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 关于弹道导弹和多级远载火箭发动机喷管产生的侧向力问题

    宋宪耕

    本文在文献[1]、[2]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喷管扩张段因非对称流动分离引起侧向力的机理和喷管扩张段带燃气舵引起侧向力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对喷管侧向力的预示方法提出了建议。可供弹道导弹和多级运载火箭设计阶段,设计燃气舵和液体注入式推力向量控制的执行机构元件分析使用。

    1989年01期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 关于弹道导弹和多级远载火箭发动机喷管产生的侧向力问题

    宋宪耕

    本文在文献[1]、[2]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喷管扩张段因非对称流动分离引起侧向力的机理和喷管扩张段带燃气舵引起侧向力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对喷管侧向力的预示方法提出了建议。可供弹道导弹和多级运载火箭设计阶段,设计燃气舵和液体注入式推力向量控制的执行机构元件分析使用。

    1989年01期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 正交实验法在导弹寻的制导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何首玲

    导弹寻的制导系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各种参数很多,且都对系统的脱靶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系统初步设计时,有效地确定各种参数的范围就成为首要的问题。由于各种参数的影响错综复杂,随之带来的是反复的分析、计算,工作量很大。本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进行区组设计,并用相应的分析方法分析参数灵敏度。实践证明,将正交实验设计方法与电子计算机结合使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工程控制系统的设计效率。

    1989年01期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 正交实验法在导弹寻的制导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何首玲

    导弹寻的制导系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各种参数很多,且都对系统的脱靶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系统初步设计时,有效地确定各种参数的范围就成为首要的问题。由于各种参数的影响错综复杂,随之带来的是反复的分析、计算,工作量很大。本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进行区组设计,并用相应的分析方法分析参数灵敏度。实践证明,将正交实验设计方法与电子计算机结合使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工程控制系统的设计效率。

    1989年01期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 带耦合干扰的力控系统分层建模及其实验分析

    刘昆华

    本文对飞行器仿真稳定回路采用了分层次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阐明其设计特点,加载系统和耦合干扰为低层次,力控系统(舵机动作后加载)为高层次。原型加载装置在实验中出现过紊乱波形,表明系统响应频带很低,根源是耦合干扰的影响。 连接刚度、系统开环增益、伺服阀时间常数和舵偏角速度等参数对消除耦合干扰将起着重要作用。已研制成功的力控系统不失真频宽达到12Hz以上(理论计算值为21.6Hz),从而为仿真稳定回路提供了良好的工程实验装置。

    1989年01期 44-5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 带耦合干扰的力控系统分层建模及其实验分析

    刘昆华

    本文对飞行器仿真稳定回路采用了分层次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阐明其设计特点,加载系统和耦合干扰为低层次,力控系统(舵机动作后加载)为高层次。原型加载装置在实验中出现过紊乱波形,表明系统响应频带很低,根源是耦合干扰的影响。 连接刚度、系统开环增益、伺服阀时间常数和舵偏角速度等参数对消除耦合干扰将起着重要作用。已研制成功的力控系统不失真频宽达到12Hz以上(理论计算值为21.6Hz),从而为仿真稳定回路提供了良好的工程实验装置。

    1989年01期 44-5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 有随机输入的控制系统CADET程序包

    马金铎,孙富春

    本文阐述了在微机上对具有随机输入的控制系统进行CADET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法。介绍了CAD程序包的结构和功能、精度估计及置信度分析。实例表明,该程序包具有算法简单、速度快、准确、灵活、便于工程分析和设计的特点。

    1989年01期 5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 有随机输入的控制系统CADET程序包

    马金铎,孙富春

    本文阐述了在微机上对具有随机输入的控制系统进行CADET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法。介绍了CAD程序包的结构和功能、精度估计及置信度分析。实例表明,该程序包具有算法简单、速度快、准确、灵活、便于工程分析和设计的特点。

    1989年01期 5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 (二)多变量控制中的反标架规范化算法

    胡万海,王恒霖,魏毅寅,冯大伟

    近年来,以奇异值分解为工具的,着重体现系统鲁棒性指标的频域控制系统设计理论,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广泛重视。本文简要介绍在该领域中走在最首面的反标架规范化设计理论,并以一算例说明其应用方法,使读者对该理论有一个较形象的理解。

    1989年01期 61-6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 (二)多变量控制中的反标架规范化算法

    胡万海,王恒霖,魏毅寅,冯大伟

    近年来,以奇异值分解为工具的,着重体现系统鲁棒性指标的频域控制系统设计理论,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广泛重视。本文简要介绍在该领域中走在最首面的反标架规范化设计理论,并以一算例说明其应用方法,使读者对该理论有一个较形象的理解。

    1989年01期 61-6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