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建军
阐述了利用舰空导弹拦截反舰导弹的作战使用问题是海军对空防御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而舰空导弹对反舰导弹的拦截决策又是此课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立足于海军对空防御作战的实际需要 ,利用 0 1整数规划的方法 ,研究了编队及单舰在受到敌多枚反舰导弹攻击的情况下 ,舰空导弹对反舰导弹进行拦截的最佳拦截方案的统一优化决策模型 .
2001年03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钟志通,童幼堂
分析了反舰导弹的作战特点、舰空导弹武器的战技性能和传统防空反导队形 .从提高编队反导能力角度论证了水面舰艇编队应采取的最佳反导队形 .针对不同方向的来袭目标 ,计算舰艇间舰空导弹武器的协同反导区域和协同反导时间 ,提出了提高舰空导弹编队反导能力的战术技术措施
2001年03期 6-1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张克,刘永才,关世义
针对未来的战争模式 ,为了克服巡航导弹单一武器作战的不足 ,提出了建立巡航导弹智能化作战系统的设想 ,并对系统的构成和特点进行了探讨 .
2001年03期 11-1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李静海
针对反舰导弹所面临的新的挑战 ,围绕如何提高反舰导弹的作战效能这个中心问题 ,介绍了反舰导弹的主要发展趋势 ,其中最关键的是提高其突防能力、探测能力和实现超视距远程攻击等 .对提高突防能力、探测能力和实现超视距远程攻击等的技术途径作了简要介绍
2001年03期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陈敏
介绍了目标航迹融合中的极大验后法 ,推导了利用极大验后法进行航迹融合的公式以及两条航迹互协方差阵的递推计算公式 ,计算机仿真和理论分析均表明极大验后法具有比极大似然法更好的融合效果 .
2001年03期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庞志一
介绍了翼面发散问题计算 ,不用传统的动气动弹性力学分析方法 (模态法 ) ,而用静气动弹性力学的分析方法 (柔度法 )计算配平条件下的多组 ( q ,θ)值 ,通过作曲线求得发散速压 .通过比较 ,可以利用等轴双曲线表征发散曲线 ,从而得出求解发散速压的简便公式 .
2001年03期 29-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张士峰,邓爱民
研究了含有屏蔽寿命数据的可靠性评估问题 .在许多系统中 ,能够获取的可靠性数据往往是系统的寿命数据 ,而引起系统失效的单元却是未知的 ,此时如何对单元的可靠性进行评估是一个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分析了屏蔽寿命数据的似然函数 ,并应用贝叶斯方法得到了单元可靠性分布参数和屏蔽概率的验后分布 ,由于计算上的复杂性 ,采用两种数值算法———Gibbs抽样和EM算法 ,得到了单元可靠性分布参数和屏蔽概率的验后估计 .仿真算例表明了这种方法的合理性
2001年03期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张翼飞,顾文锦
提出了利用过载控制技术设计一种新型的自动驾驶仪 ,即在纵向和航向上采用专门的线加速度计和角加速度计来测量导弹的法向过载及其变化率 ,利用变结构控制方法设计了过载控制规律 ,从而实现对导弹法向过载的稳定和控制 .采用该驾驶仪设计了一种高低混合的方案飞行弹道 .最后 ,通过过载稳定回路和弹道仿真结果证明了该自动驾驶仪设计方案是可行的 .由于无需测量纵向和航向上的姿态角和角速率 ,因而在纵向和航向上可以不用陀螺 ,降低了驾驶仪的制造成本 ,使其结构也变得简单 .
2001年03期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刘代军
主动控制技术在空空导弹上逐渐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这就提出了如何控制静不稳定弹体的问题 .利用分析导弹飞行控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稳定性的方法探讨了几种常见的自动驾驶仪结构的特点以及它们对静不稳定弹体的适应性问题 .通过分析发现 ,对于静不稳定的弹体 ,采用加速度反馈三回路飞行控制系统 (加速度计 +速率陀螺 )是一种较好的方案 .
2001年03期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刘扬,李兵,金善良
定义了三个互相关峰特征量 .通过大量景象匹配试验 ,研究了景象匹配正确匹配概率与三个互相关峰特征量的关系 ,利用该关系可以通过统计景象匹配的互相关峰特征对景象匹配的正确匹配概率进行预测 .该研究结果可以应用于选择景象匹配区
2001年03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宋海凌,李海滨
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流行的HLA仿真技术 ,研究了HLA仿真技术在海军装备作战仿真中的应用前景 .利用该仿真技术实现了舰载防空武器体系作战过程的仿真 ,对大型仿真系统的建立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2001年03期 5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