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导弹技术

访问量:56818

特约稿件

  • MEMS技术将会为战术导弹带来一场革命

    任子西;

    介绍了MEMS-IMU、RF MEMS和MOEMS等MEMS技术的基本内涵、特点及国外发展情况.重点介绍和分析了各项MEMS技术在战术导弹制导、导航、探测、数传、动力、引信、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实际应用情况,对MEMS技术的发展将给战术导弹带来的可能变化进行了描述,可为我国战术导弹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2010年01期 No.139 1-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管理与发展

  • 战术导弹国际军贸市场分析与预测

    张冬青;刘祥静;丁义刚;

    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思路,首先对国际军贸市场整体交易状况进行了分析,进而分析预测了未来十年导弹市场的趋势,然后重点对空地导弹、反辐射导弹、反舰导弹、防空导弹等几种典型的战术导弹的国际军贸市场交易情况及市场走向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最后得出了一些结论与建议.

    2010年01期 No.139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4K]

总体技术

  • 建立统一的航行力学

    关世义;

    提出了"航陆"这一新的名词术语,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进而提出了"航陆力学"的概念,讨论了其内涵和意义;最后,详细讨论了建立统一的航行力学的意义和必要性.

    2010年01期 No.139 16-1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 基于效能指数的防空体系威慑效能评估

    高虹霓;马海英;张成涛;

    为衡量防空体系的威慑效能,给出了防空体系和空袭体系的标准化要素,提出了采用效能指数法对同类和异类武器装备作战能力指数的标准化算法,计算了防空体系和空袭体系的总效能指数,根据两者的计算结果提出防空体系威慑效能的计算方法.

    2010年01期 No.139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 修正人为因素的舰空导弹作战效能评估方法

    杨兴宝;张银达;方立公;

    分析并构建了舰空导弹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指标体系.运用美国工业武器系统效能咨询委员会提出的效能模型,根据武器系统作战使用同人为因素的不可分割性,把人为因素P作为一项评估内容,将E=A.D.C扩展为E=A.D.C.P.最后通过实例得出评估结论以及人为因素在武器系统作战效能发挥中的重要性.

    2010年01期 No.139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 基于最小二乘灰色关联分析法的目标威胁评估

    马琳;宋贵宝;吉礼超;彭瑾;

    对来袭空中目标威胁程度进行评估与排序是防空导弹武器系统首要问题.传统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在应用于空中目标的威胁评估和排序时,其结果有可能自相矛盾.运用最小二乘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来袭空中目标威胁进行评估,提高了对目标威胁评估和排序的能力.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10年01期 No.139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基于区间数熵权分析的空中目标威胁评估方法

    韩朝超;黄树彩;王凤朝;

    针对空中目标威胁评估问题,结合多目标决策问题,将区间数理论和信息熵理论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区间数熵权分析的空中目标威胁评估方法,详细给出了该方法的核心思想、评估算法.该方法克服了传统评估算法中权重主观赋值的缺陷.最后利用一个既有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10年01期 No.139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基于航迹规划的反舰导弹越岛攻击技术研究

    吕卫民;丁光超;杨志刚;胡武波;

    本文以反舰导弹的航迹规划功能为基础,分析了反舰导弹越岛攻击的意义,并针对岛屿和反舰导弹雷达自导头特点,提出实施越岛攻击的方法,对研究反舰导弹战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10年01期 No.139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 洲际助推-滑翔导弹可达区域优化

    李瑜;崔乃刚;

    分析了洲际助推-滑翔导弹可达区域的形状,给出了求解思路.建立了三自由度弹道模型、推力模型、气动模型与气动热模型.将可达区域优化转化为四类弹道优化问题,在考虑诸多实际约束下,建立了多阶段多约束优化模型.利用直接打靶法将此最优控制模型转化为非线性规划问题,并采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进行解算.结果表明,洲际助推-滑翔导弹最佳可达区域可能为不对称的扇形区域,面积可达4430万平方千米.

    2010年01期 No.139 40-4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串联系统的可靠性优化研究

    段平;吴中川;

    分析了有约束最优化串联系统冗余问题的求解基本思路,并给出了优化模型.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对串联系统的冗余分配和可靠度分配进行了优化,提供工程可靠性优化的设计方法.算例结果显示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2010年01期 No.139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可靠性试验中多参数空间复杂假设的SPOT方法研究

    王雪峥;韩成哲;

    在多假设序贯概率比检验(MSPRT)方法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多个参数空间复杂假设条件下的序贯验后加权比(SPOT)方法.通过仿真,采用邻域各方向交替搜索算法,直接求出多参数空间复杂假设SPOT方法的阀值.最后,以三参数空间复杂假设为例,对具有正态分布的某型导弹武器系统的可靠性指标进行验证,证明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并给出了与传统复杂假设SPOT方法的对比结果.

    2010年01期 No.139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光电经纬仪测量图像增强方法

    李桂芝;

    针对光电经纬仪测量图像处理的具体要求,依据测量图像中目标定位精度取决于目标边缘成像效果的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图像增强方法.利用图像灰度均衡化和规定化技术,根据目标图像边界的灰度变化范围,建立了非均匀分布直方图,实现了测量图像的增强.实验证明:该方法突出了目标图像边界区域的细节,提高了目标图像的定位能力,同时,使整幅图像达到了较高的均匀性和对比度.

    2010年01期 No.139 53-5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 导弹装备维修性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研究

    陈淑红;刘政波;李智;杨蓉;

    简要分析了导弹装备维修性论证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指出了维修性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研究的必要性.从基本概念、总体原则、策略和框架四个方面入手,给出了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方法和构建流程.针对指标的评价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S和FS理论的分层评价方法.目前,该方法在某型号导弹装备的应用中已取得了一定效果.

    2010年01期 No.139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航材可修件报废决策分析

    万玉成;王科;袁文君;

    在分析航材可修件报废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粗糙集理论对航材可修件报废决策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从中找出规律,得到一种快速高效准确判定航材报废与否的科学、有效的实用方法,此方法可提高航材保障的军事经济效益,为航材订货提供决策支持.

    2010年01期 No.139 63-66+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 锥-柱体外形脉动压力及抖振载荷响应研究

    操小龙;罗金玲;周丹杰;王靖;

    针对锥-柱体外形,通过风洞试验研究其在亚声速、跨声速和超声速条件下的脉动压力特性,分析了均方根脉动压力系数和其功率谱随马赫数、攻角等变化规律,并给出了脉动压力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区域,由此所得到的相关规律与理论、工程经验相符合.同时,根据脉动压力特性进一步推导了抖振载荷的计算方程,计算了某模型的抖振载荷,并与定常载荷进行了比较.

    2010年01期 No.139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4K]
  • 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缺陷原因分析及无损检测方法的研究

    梁彦;张驰;梁明;

    分析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装药缺陷及其产生原因,阐述了装药缺陷对固体发动机可靠稳定工作的影响与危害,进而强调了对装药进行无损检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随即介绍了装药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列举比较了几种常规检测方法,为固体火箭发动机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2010年01期 No.139 73-7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温湿度变化对NEPE推进剂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

    李红霞;强洪夫;王广;周志清;

    NEPE推进剂的失效机理可为某新型发动机设计和寿命预估提供理论支持.为深入研究该推进剂在湿热环境中的力学性能变化,进行了高温湿加速老化试验,并借助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考查温、湿度对最大抗拉强度(σm)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高温湿环境使NEPE推进剂的σm急剧减小;温、湿度对σm有显著影响;温、湿度耦合在老化前期对σm有明显影响,在老化后期作用变弱对σm没有显著影响.

    2010年01期 No.139 78-8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某发动机风扇转子叶片改型设计研究

    邵伏永;杨金广;刘振德;胡骏;

    针对某型航空发动机的风扇叶轮采用直纹叶片造型的方法实施改型气动设计、全三维数值模拟和试验,以达到提高该风扇叶轮在该发动机巡航状态的性能.设计、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改型风扇叶轮达到了设计指标,可为类似的风扇/压气机改型设计提供借鉴.

    2010年01期 No.139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7K]
  • 飞行器目标低频电磁散射特性分析

    刘战合;武哲;黄沛霖;姬金祖;

    从具有典型隐身布局的平板模型和整机模型出发,采用多层快速多极子算法(MLFMA)详细研究了飞行器目标在瑞利区、谐振区的散射特性.研究表明,对于瑞利区,不同布局的飞行器散射曲线相似且呈圆形分布,整机与其对应平板模型的散射曲线相似;随飞行器典型尺寸与入射波长之比的增加,两种极化下的曲线和全向RCS几何均值均增大,且相应的水平极化RCS值强于垂直极化;验证了在瑞利区下整机飞行器具有隐身能力的极限,相应的平板模型RCS曲线小于其整机模型散射.对于谐振区,各散射曲线均呈振荡分布,无明显高频散射特性,RCS曲线分布仍与飞行器外形关系不大,垂直极化时曲线较为复杂;提出对于类似于飞行器的复杂散射体,进入谐振区的分界线应该适当提高.

    2010年01期 No.139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制导与控制

  • 制导雷达组网多站数据的时间对准问题研究

    李兆展;林艳红;李若仲;

    制导雷达组网中各雷达站提供的数据在时间上是异步且不相关的,进行数据融合前必须解决时间对准问题,主要步骤包括选定基准时间序列,对各雷达站的时间进行修正,并把各雷达站的数据插值对齐到一个统一的时间序列上.

    2010年01期 No.139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 变增益鲁棒控制在导弹姿控系统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沈明辉;

    针对最优鲁棒控制理论应用于导弹姿控系统设计中的原理缺陷,提出了导弹姿控系统设计中的变增益鲁棒控制方法.首先介绍了基于状态反馈的变增益鲁棒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进而把它应用于姿控系统的设计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之后就变增益鲁棒控制与最优鲁棒控制应用于导弹姿控系统的设计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2010年01期 No.139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 基于Gabor函数的图像纹理识别

    李希字;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Gabor变换的图像纹理增强算法,该算法将纹理图像频率分为连续和离散频域,然后把频域进行能量合成,最后Gabor滤波器以能量分布进行连续频域和离散频域滤波,给出了程序代码.实验仿真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010年01期 No.139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 导弹新型测控系统总线网络化研究

    宋敏达;许化龙;李华;

    针对导弹测控系统现场化、远程化、网络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导弹测控系统已经不能够满足测试需求;提出了导弹测控系统总线网络化的解决方案,介绍了总线网络化技术及应用现状,分析了关键技术与应用意义,预言总线网络化是导弹测控系统的发展趋势;以CAN总线和以太网为例,详细探讨了它的设计构想与应用原则.

    2010年01期 No.139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计算机应用技术

  • 基于分组平均加权算法实现遥测数据融合

    张东;吴晓琳;

    针对多站遥测数据融合问题进行论述,提出采用多站数据分组测量平均值的加权融合算法.通过实测数据处理证明,该融合算法简便实用,可以获得较高的可靠性,在靶场遥测数据处理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2010年01期 No.139 108-109+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侵彻弹对建筑物目标的毁伤仿真研究

    张莉英;付宏鸽;郑广花;

    研究分析了建筑物目标的毁伤特性,建立了侵彻弹爆炸威力场数学模型,并通过仿真的方法得出了建筑物目标在侵彻弹爆炸威力场中的毁伤判据,为研究导弹效能提供参考依据.

    2010年01期 No.139 111-11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基于VXI总线的陀螺仪加电测试技术研究

    符拯;王书满;

    选用适当的VXI硬件模块和合理的软件结构体系,构建了基于VXI总线的动力调谐陀螺仪测试平台,采用在陀螺仪力矩器上加指令电流的方法,来标定陀螺仪的角加速度动态误差系数项,通过理论上的推理分析,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为陀螺仪动态误差系数的标定提供了更为经济实用的方法,同时对实现陀螺仪的机内测试,也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2010年01期 No.139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国外动态

  • 美、德、意三国合作研发的中程增程防空系统

    侯晓艳;莫雨;丛敏;

    为维护美国及其欧盟国家的共同利益,美、德、意三国合作研发了中程增程防空系统(MEADS).作为美国弹道导弹防御计划中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一部分,MEADS可为机动部队提供360°防御近程战术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无人机攻击.介绍了MEADS系统的项目来源、研制过程及其主要装备,分析了MEADS系统的主要特点,并对MEADS的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估.

    2010年01期 No.139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