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艳丽;
介绍了美国战略导弹的装备数量及部署现状,分析了陆、海、空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现代化改进计划,总结了未来美国战略导弹的发展战略及发展思路,并对2045年前战略导弹的装备情况进行了预测。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美国将全面改进战略导弹及其配套基础设施,发展"量身定制"的核威慑能力,未来将具备更好的作战适应性,预计到2045年前完成新一代战略导弹武器系统的部署。
2018年03期 No.189 8-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齐艳丽;
介绍了美国战略导弹的装备数量及部署现状,分析了陆、海、空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现代化改进计划,总结了未来美国战略导弹的发展战略及发展思路,并对2045年前战略导弹的装备情况进行了预测。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美国将全面改进战略导弹及其配套基础设施,发展"量身定制"的核威慑能力,未来将具备更好的作战适应性,预计到2045年前完成新一代战略导弹武器系统的部署。
2018年03期 No.189 8-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梅勇;吕林梅;
系统地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三类典型精确制导弹药的基本性能参数,并从弹药效能、侵彻能力、远程打击能力、飞行速度、体系打击能力等方面预测了未来精确制导弹药的发展趋势,科学评判了其精确打击能力提升对重要军事设施带来的威胁。可以看出,随着精确制导弹药的命中精度、钻地深度、破坏威力和射程不断提升,未来战场上纵深精确打击的火力强度将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结合未来战争体系对抗的背景,提出了构建综合防护系统的理念,以全面提升重要军事设施战时的防护能力。
2018年03期 No.189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梅勇;吕林梅;
系统地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三类典型精确制导弹药的基本性能参数,并从弹药效能、侵彻能力、远程打击能力、飞行速度、体系打击能力等方面预测了未来精确制导弹药的发展趋势,科学评判了其精确打击能力提升对重要军事设施带来的威胁。可以看出,随着精确制导弹药的命中精度、钻地深度、破坏威力和射程不断提升,未来战场上纵深精确打击的火力强度将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结合未来战争体系对抗的背景,提出了构建综合防护系统的理念,以全面提升重要军事设施战时的防护能力。
2018年03期 No.189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王虎;
介绍了美国天基红外系统最新的部署现状和发展动态,详细阐述了其同步轨道星座、大椭圆轨道卫星载荷和地面设施的组成要素、功能和正在开发的新型设备,分析了该系统在导弹预警、导弹防御、战场态势感知和技术情报方面的作战能力,并对其最新公布的"后续天基红外系统"进行了概述。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美国正在稳步推进部署方案,以建立全球覆盖、留有冗余的预警体系,并加快天基预警系统与地面反导体系的集成,同时在大力开发先进红外传感器技术。
2018年03期 No.189 19-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王虎;
介绍了美国天基红外系统最新的部署现状和发展动态,详细阐述了其同步轨道星座、大椭圆轨道卫星载荷和地面设施的组成要素、功能和正在开发的新型设备,分析了该系统在导弹预警、导弹防御、战场态势感知和技术情报方面的作战能力,并对其最新公布的"后续天基红外系统"进行了概述。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美国正在稳步推进部署方案,以建立全球覆盖、留有冗余的预警体系,并加快天基预警系统与地面反导体系的集成,同时在大力开发先进红外传感器技术。
2018年03期 No.189 19-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崔乃刚;胡建;王丹丹;陈思思;马吉阳;梁浩;
针对系统复杂性和专业性日益提升及系统中包含专业领域模型越来越多的发展趋势,现有系统分析工具存在对专业领域模型分析不充分、不准确的问题。为此,以Sys ML建模工具和过程集成与设计优化框架——Model Center为基础,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专业领域模型的系统工程分析方法。以空射弹道导弹控制系统设计为例,具体介绍了专业Sys ML模型生成、参数图表示、分析模型生成、需求建模及仿真等步骤的详细实施方式。该方法紧密结合专业模型,分析结果可直观反映专业模型的输入输出关系,便于设计者修改设计参数以实现系统的优化设计。
2018年03期 No.189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崔乃刚;胡建;王丹丹;陈思思;马吉阳;梁浩;
针对系统复杂性和专业性日益提升及系统中包含专业领域模型越来越多的发展趋势,现有系统分析工具存在对专业领域模型分析不充分、不准确的问题。为此,以Sys ML建模工具和过程集成与设计优化框架——Model Center为基础,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专业领域模型的系统工程分析方法。以空射弹道导弹控制系统设计为例,具体介绍了专业Sys ML模型生成、参数图表示、分析模型生成、需求建模及仿真等步骤的详细实施方式。该方法紧密结合专业模型,分析结果可直观反映专业模型的输入输出关系,便于设计者修改设计参数以实现系统的优化设计。
2018年03期 No.189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刘广;江玉刚;任智毅;曾清香;
低空大动压条件下,为了确保整体式整流罩与飞行器之间的安全分离,提出运用多体动力学与气动载荷耦合建模与仿真技术来对整体式整流罩分离过程进行研究。建立了整流罩分离系统多体-气动耦合动力学模型。多体动力学模型根据拓扑结构采用第一类Lagrange方程构建,气动载荷模型根据气动数据包采用双线性插值方法通过S函数构建,基于Simulink构建了整流罩分离流固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联合仿真研究了典型工况条件下整流罩分离的动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负攻角条件下整流罩分离过程中会与飞行器头部发生干涉,其它工况条件下整流罩分离是安全的,研究结果对整流罩分离安全性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
2018年03期 No.189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刘广;江玉刚;任智毅;曾清香;
低空大动压条件下,为了确保整体式整流罩与飞行器之间的安全分离,提出运用多体动力学与气动载荷耦合建模与仿真技术来对整体式整流罩分离过程进行研究。建立了整流罩分离系统多体-气动耦合动力学模型。多体动力学模型根据拓扑结构采用第一类Lagrange方程构建,气动载荷模型根据气动数据包采用双线性插值方法通过S函数构建,基于Simulink构建了整流罩分离流固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联合仿真研究了典型工况条件下整流罩分离的动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负攻角条件下整流罩分离过程中会与飞行器头部发生干涉,其它工况条件下整流罩分离是安全的,研究结果对整流罩分离安全性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
2018年03期 No.189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张茜;周浩;郭祖华;
针对空空导弹敏捷转弯问题,分析反作用喷气控制的特点,建立了反作用喷气控制模型,提出了一种求解空空导弹敏捷转弯最优反作用喷气控制的方法。用伪谱法求解导弹三自由度模型的最优攻角解析表达式,即把指令攻角拟合为终端约束与时间的函数,在实际交战中,只需确定转弯角度即可立即得到最优制导指令,提高作战效率;建立导弹六自由度模型,设计自动驾驶仪,跟踪指令攻角,得到反作用喷气控制指令。以转弯时间最短为指标,对某空空导弹敏捷转弯进行仿真,实现了在线快速指令生成,并得到了满足约束的最优控制。
2018年03期 No.189 38-4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 张茜;周浩;郭祖华;
针对空空导弹敏捷转弯问题,分析反作用喷气控制的特点,建立了反作用喷气控制模型,提出了一种求解空空导弹敏捷转弯最优反作用喷气控制的方法。用伪谱法求解导弹三自由度模型的最优攻角解析表达式,即把指令攻角拟合为终端约束与时间的函数,在实际交战中,只需确定转弯角度即可立即得到最优制导指令,提高作战效率;建立导弹六自由度模型,设计自动驾驶仪,跟踪指令攻角,得到反作用喷气控制指令。以转弯时间最短为指标,对某空空导弹敏捷转弯进行仿真,实现了在线快速指令生成,并得到了满足约束的最优控制。
2018年03期 No.189 38-4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 刘硕;朱希安;厉夫兵;
为了计算镜面反射的气球内表面和漫反射的导弹弹头外表面之间的辐射传递系数,建立了包络目标的面元剖分模型。然后,选取发射面元,利用蒙特卡洛方法生成发射光线并对光线进行路径追踪,获取线面碰撞发生时的面元吸热和光线反射信息,计算发射面元与全体面元之间的辐射传递系数,并在完全灰体条件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气球镜面反射率ρs=0.9、弹头漫发射率εc=0.8时的计算结果表明:气球内表面的某发射面元(面元中心天顶角55°、方位角55°)对气球全体面元的辐射传递系数存在两个明显的峰值,对弹头表面存在一个峰值区域;弹头表面的某发射面元(面元中心方位角55°,母线长度1.68m)对气球内表面和弹头表面各存在一个辐射传递系数峰值区域。
2018年03期 No.189 4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 刘硕;朱希安;厉夫兵;
为了计算镜面反射的气球内表面和漫反射的导弹弹头外表面之间的辐射传递系数,建立了包络目标的面元剖分模型。然后,选取发射面元,利用蒙特卡洛方法生成发射光线并对光线进行路径追踪,获取线面碰撞发生时的面元吸热和光线反射信息,计算发射面元与全体面元之间的辐射传递系数,并在完全灰体条件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气球镜面反射率ρs=0.9、弹头漫发射率εc=0.8时的计算结果表明:气球内表面的某发射面元(面元中心天顶角55°、方位角55°)对气球全体面元的辐射传递系数存在两个明显的峰值,对弹头表面存在一个峰值区域;弹头表面的某发射面元(面元中心方位角55°,母线长度1.68m)对气球内表面和弹头表面各存在一个辐射传递系数峰值区域。
2018年03期 No.189 4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 陈侠;刘子龙;
针对无人机获取威胁目标信息较少的情况,采用模糊小波神经网络(FWNN)解决空中目标威胁评估问题。同时为了提高模糊小波神经网络的收敛速度和泛化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学习率的模糊小波神经网络,解决复杂战场环境信息的不确定性问题,采用BP算法更新每个模糊规则前、后件部分的所有参数,并通过仿真实现对目标威胁进行评估。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加快收敛速度,增强预测精度。
2018年03期 No.189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陈侠;刘子龙;
针对无人机获取威胁目标信息较少的情况,采用模糊小波神经网络(FWNN)解决空中目标威胁评估问题。同时为了提高模糊小波神经网络的收敛速度和泛化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学习率的模糊小波神经网络,解决复杂战场环境信息的不确定性问题,采用BP算法更新每个模糊规则前、后件部分的所有参数,并通过仿真实现对目标威胁进行评估。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加快收敛速度,增强预测精度。
2018年03期 No.189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吴舒然;刘昌云;高嘉乐;刘胜利;
针对弹道导弹威胁评估的影响因素较多,单一评估方法会降低评估结果可信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动态变权的弹道目标威胁评估算法,先根据指标之间的关系确定威胁评估指标初步权重,再根据指标与威胁值的相对关系对权重进行修正,得到各个来袭弹道目标的威胁程度综合评估值。通过假设空防阵地遇袭的作战环境,对提出的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检验了算法在弹道导弹威胁评估中的适用性。
2018年03期 No.189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吴舒然;刘昌云;高嘉乐;刘胜利;
针对弹道导弹威胁评估的影响因素较多,单一评估方法会降低评估结果可信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动态变权的弹道目标威胁评估算法,先根据指标之间的关系确定威胁评估指标初步权重,再根据指标与威胁值的相对关系对权重进行修正,得到各个来袭弹道目标的威胁程度综合评估值。通过假设空防阵地遇袭的作战环境,对提出的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检验了算法在弹道导弹威胁评估中的适用性。
2018年03期 No.189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秦晓田;林海;王晓芳;
针对助推-滑翔超高速飞行器再入滑翔段轨迹设计问题,考虑热流密度、动压、过载、准平衡滑翔等多种约束的前提下,生成再入走廊。在给定滑翔段初始速度及末端速度和高度的前提下,设计了一种由滑翔段初始高度唯一确定的滑翔段H-V轨迹,基于反馈线性化推导得到实现此轨迹的侧倾角指令。同时,考虑满足再入走廊约束和侧倾角不出现奇异的要求,采用逐步计算的方法获得滑翔段初始高度的可行域,并将其作为再入初始段轨迹设计的终端约束。通过初始段设计得到某一确定可行的滑翔段初始高度,进而得到滑翔段的确定H-V轨迹和侧倾角指令。仿真结果表明,再入滑翔段H-V轨迹制导方法,既能够满足多种过程约束,又能避免侧倾角奇异的现象,实现参考轨迹快速生成与精确跟踪。
2018年03期 No.189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秦晓田;林海;王晓芳;
针对助推-滑翔超高速飞行器再入滑翔段轨迹设计问题,考虑热流密度、动压、过载、准平衡滑翔等多种约束的前提下,生成再入走廊。在给定滑翔段初始速度及末端速度和高度的前提下,设计了一种由滑翔段初始高度唯一确定的滑翔段H-V轨迹,基于反馈线性化推导得到实现此轨迹的侧倾角指令。同时,考虑满足再入走廊约束和侧倾角不出现奇异的要求,采用逐步计算的方法获得滑翔段初始高度的可行域,并将其作为再入初始段轨迹设计的终端约束。通过初始段设计得到某一确定可行的滑翔段初始高度,进而得到滑翔段的确定H-V轨迹和侧倾角指令。仿真结果表明,再入滑翔段H-V轨迹制导方法,既能够满足多种过程约束,又能避免侧倾角奇异的现象,实现参考轨迹快速生成与精确跟踪。
2018年03期 No.189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赵红刚;潘涛;陈华兵;
针对弱气动弹/箭滚转通道采用直接力控制执行机构结构复杂、成本高、可靠性低等缺点,基于动量矩定理提出了一种可用于低速飞行,稀薄大气环境弱气动弹/箭的滚转控制方法,通过理论推导和控制器设计,分析了干扰力矩与旋翼舵机最终转速的关系以及影响控制系统响应速度的因素,最后给出了合理的验证试验方案。试验结果表明,依靠旋翼的主动旋转产生反向的控制力矩来进行滚转控制的方案可行,稳态控制精度优于0.5°,能够满足此类飞行器对滚转控制的需求。
2018年03期 No.189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赵红刚;潘涛;陈华兵;
针对弱气动弹/箭滚转通道采用直接力控制执行机构结构复杂、成本高、可靠性低等缺点,基于动量矩定理提出了一种可用于低速飞行,稀薄大气环境弱气动弹/箭的滚转控制方法,通过理论推导和控制器设计,分析了干扰力矩与旋翼舵机最终转速的关系以及影响控制系统响应速度的因素,最后给出了合理的验证试验方案。试验结果表明,依靠旋翼的主动旋转产生反向的控制力矩来进行滚转控制的方案可行,稳态控制精度优于0.5°,能够满足此类飞行器对滚转控制的需求。
2018年03期 No.189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何海燕;张凤;林喆;
针对无人机恶劣的光机载荷工作条件与高分辨成像要求之间的矛盾,光轴稳定平台的稳定性能显得尤为重要。设计了一个二级视轴复合稳定回路,利用惯性稳定方法和光学稳定方法在扰动源、反馈测量源、执行方式、作用范围上存在的差别,充分应用两种稳定方式的优点,将跟踪指令作为前馈量引入到光学稳像的测量通路。将惯性稳像和光学稳像整合,在提升光轴稳定精度的同时,兼具良好的目标跟踪特性,仿真试验表明,所述方法具有良好的控制品质与性能。
2018年03期 No.189 78-8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 何海燕;张凤;林喆;
针对无人机恶劣的光机载荷工作条件与高分辨成像要求之间的矛盾,光轴稳定平台的稳定性能显得尤为重要。设计了一个二级视轴复合稳定回路,利用惯性稳定方法和光学稳定方法在扰动源、反馈测量源、执行方式、作用范围上存在的差别,充分应用两种稳定方式的优点,将跟踪指令作为前馈量引入到光学稳像的测量通路。将惯性稳像和光学稳像整合,在提升光轴稳定精度的同时,兼具良好的目标跟踪特性,仿真试验表明,所述方法具有良好的控制品质与性能。
2018年03期 No.189 78-8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 祖似杰;裴培;文刚;
针对无人飞行器姿态角反馈三回路过载驾驶仪闭环增益受气动参数及速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问题,设计了两种基于不同硬件结构下的伪攻角三回路过载驾驶仪结构。研究表明,在相同的设计指标下,姿态角反馈三回路过载驾驶仪和伪攻角反馈三回路过载驾驶仪具有相同的动力学特性和近似的控制参数,伪攻角反馈三回路过载驾驶仪可以代替姿态角反馈三回路过载驾驶仪,且其闭环增益不受气动参数及速度变化的影响,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及较高的工程可实现性。
2018年03期 No.189 84-9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祖似杰;裴培;文刚;
针对无人飞行器姿态角反馈三回路过载驾驶仪闭环增益受气动参数及速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问题,设计了两种基于不同硬件结构下的伪攻角三回路过载驾驶仪结构。研究表明,在相同的设计指标下,姿态角反馈三回路过载驾驶仪和伪攻角反馈三回路过载驾驶仪具有相同的动力学特性和近似的控制参数,伪攻角反馈三回路过载驾驶仪可以代替姿态角反馈三回路过载驾驶仪,且其闭环增益不受气动参数及速度变化的影响,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及较高的工程可实现性。
2018年03期 No.189 84-9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雷明;马培蓓;王娟;
针对多智能体编队运动过程中同时存在个体输入约束、通信时滞和网拓扑结构随机变换的实际问题,并考虑到编队队形和速度变换需要,设计了一种具有加速度、速度引导信息的一致性编队控制器,推导了编队系统的鲁棒镇定条件。首先,定量描述了编队、时滞和输入约束问题;其次,应用一致性算法设计了个体编队控制律,推导了具有输入约束和时滞的编队控制器和闭环系统状态方程,获得了系统的等价模型;然后,证明了存在输入约束的情况下编队能够容忍的最大加速度,进一步,分别将系统的输入约束、网络的随机变化处理为范数有界不确定性,基于Lyapunov泛函和LMI,证明了编队系统的全局鲁棒镇定条件;最后,仿真实例证明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
2018年03期 No.189 9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雷明;马培蓓;王娟;
针对多智能体编队运动过程中同时存在个体输入约束、通信时滞和网拓扑结构随机变换的实际问题,并考虑到编队队形和速度变换需要,设计了一种具有加速度、速度引导信息的一致性编队控制器,推导了编队系统的鲁棒镇定条件。首先,定量描述了编队、时滞和输入约束问题;其次,应用一致性算法设计了个体编队控制律,推导了具有输入约束和时滞的编队控制器和闭环系统状态方程,获得了系统的等价模型;然后,证明了存在输入约束的情况下编队能够容忍的最大加速度,进一步,分别将系统的输入约束、网络的随机变化处理为范数有界不确定性,基于Lyapunov泛函和LMI,证明了编队系统的全局鲁棒镇定条件;最后,仿真实例证明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
2018年03期 No.189 9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唐苗;王斌;关文硕;胡志友;
针对雷达回波模拟以及干扰信号产生中的目标多普勒信号生成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射频存储(DRFM)的简化结构的多普勒信号数字生成方法。该方法通过设定进入DRFM的中频信号频率以及DRFM的采样频率,使其满足1/4奇数倍的关系,从而减少正交解调滤波器的设计,直接得到输入信号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然后在数字域中进行多普勒频率的复数相乘,得到简化结构的数字多普勒信号生成方法。最后,给出了生成多普勒信号的数字射频存储简化结构的信号处理流程,并给出了该方法的仿真试验结果。
2018年03期 No.189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 唐苗;王斌;关文硕;胡志友;
针对雷达回波模拟以及干扰信号产生中的目标多普勒信号生成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射频存储(DRFM)的简化结构的多普勒信号数字生成方法。该方法通过设定进入DRFM的中频信号频率以及DRFM的采样频率,使其满足1/4奇数倍的关系,从而减少正交解调滤波器的设计,直接得到输入信号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然后在数字域中进行多普勒频率的复数相乘,得到简化结构的数字多普勒信号生成方法。最后,给出了生成多普勒信号的数字射频存储简化结构的信号处理流程,并给出了该方法的仿真试验结果。
2018年03期 No.189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 张俊;胡生亮;范学满;贺静波;
为应对未来高分辨率且具有极化识别能力的新型反舰导弹的威胁,采用理论分析和建模仿真方法,基于两类重要的电磁散射特性——高分辨率距离像和极化角,对双棱锥形浮空式角反射体布放态势进行了寻优,得到了一种与拟保护目标舰艇逼近度较高的角反射体阵列。结果表明,综合考虑角反射体阵列HRRP特性、PA特性与目标舰艇的相似度,较优的布放态势为[8,20]和[10,15]。其中,在[10,15]情形下,按照文章中对相似度函数的定义,两者HRRP特性和PA特性相似度分别达到76.5%和80.1%。
2018年03期 No.189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张俊;胡生亮;范学满;贺静波;
为应对未来高分辨率且具有极化识别能力的新型反舰导弹的威胁,采用理论分析和建模仿真方法,基于两类重要的电磁散射特性——高分辨率距离像和极化角,对双棱锥形浮空式角反射体布放态势进行了寻优,得到了一种与拟保护目标舰艇逼近度较高的角反射体阵列。结果表明,综合考虑角反射体阵列HRRP特性、PA特性与目标舰艇的相似度,较优的布放态势为[8,20]和[10,15]。其中,在[10,15]情形下,按照文章中对相似度函数的定义,两者HRRP特性和PA特性相似度分别达到76.5%和80.1%。
2018年03期 No.189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徐磊;房立清;李旭;齐子元;
为了使引信炸点精确控制技术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针对现代战争条件下对引信功能的要求,分析研究了引信炸点精确控制技术在现代化战争中的重要意义,阐述了计转数炸点控制技术、计时炸点控制技术和复合炸点控制技术三种典型炸点精确控制技术的作用原理,及其具有的独特优势,综述了该技术在实际弹药中的使用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应用新的感应测量元件提高测量精度,将炸点控制技术进行融合、开发智能炸点控制引信,并研究新的炸点控制技术、扩大使用范围将成为炸点控制技术的研究方向。
2018年03期 No.189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 徐磊;房立清;李旭;齐子元;
为了使引信炸点精确控制技术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针对现代战争条件下对引信功能的要求,分析研究了引信炸点精确控制技术在现代化战争中的重要意义,阐述了计转数炸点控制技术、计时炸点控制技术和复合炸点控制技术三种典型炸点精确控制技术的作用原理,及其具有的独特优势,综述了该技术在实际弹药中的使用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应用新的感应测量元件提高测量精度,将炸点控制技术进行融合、开发智能炸点控制引信,并研究新的炸点控制技术、扩大使用范围将成为炸点控制技术的研究方向。
2018年03期 No.189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 高伟;周宝平;蒋道建;高本兵;
针对传统多模战斗部只能产生EFP/JPC,或JPC/JET两种毁伤元的问题,为了实现同一战斗部能产生EFP/JPC/JET三种毁伤元,提出了一种新型多模战斗部装药结构,通过前置装药和预留装药空间的方式,改变了传统装药结构和药型罩结构,并采取对前置装药和主装药间隔起爆时间的控制。通过LS-DYNA数值模拟,获得了EFP,JPC和JET三类毁伤元。其中,EFP、JPC、JET的头部速度分别为3573 m/s,5062 m/s,6342 m/s;尾部速度分别为1756 m/s,1345 m/s,-276 m/s;从数值模拟的角度论证了该毁伤元转换技术的可行性。
2018年03期 No.189 116-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 高伟;周宝平;蒋道建;高本兵;
针对传统多模战斗部只能产生EFP/JPC,或JPC/JET两种毁伤元的问题,为了实现同一战斗部能产生EFP/JPC/JET三种毁伤元,提出了一种新型多模战斗部装药结构,通过前置装药和预留装药空间的方式,改变了传统装药结构和药型罩结构,并采取对前置装药和主装药间隔起爆时间的控制。通过LS-DYNA数值模拟,获得了EFP,JPC和JET三类毁伤元。其中,EFP、JPC、JET的头部速度分别为3573 m/s,5062 m/s,6342 m/s;尾部速度分别为1756 m/s,1345 m/s,-276 m/s;从数值模拟的角度论证了该毁伤元转换技术的可行性。
2018年03期 No.189 116-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