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晓斌;
从高超声速飞行器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认为未来变构型方式应在实现低速高升力、高超声速大升阻比等气动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兼顾飞行器长时间加速飞行带来的重量、体积变化,进一步降低飞行器阻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变后掠机翼+容积可变构型、机身展开+容积可变构型、飞翼乘波构型等三种可能的变构型方案,为后续变构型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与借鉴。
2018年04期 No.190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 刘晓斌;
从高超声速飞行器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认为未来变构型方式应在实现低速高升力、高超声速大升阻比等气动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兼顾飞行器长时间加速飞行带来的重量、体积变化,进一步降低飞行器阻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变后掠机翼+容积可变构型、机身展开+容积可变构型、飞翼乘波构型等三种可能的变构型方案,为后续变构型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与借鉴。
2018年04期 No.190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 李芳勇;杨春信;张兴娟;
某高超声速飞行器中的空气舵舵轴存在5 mm缝隙裸露于外部,承受超高热流密度作用,且总体设计要求舵轴表面不能覆盖防隔热层,为保证舵轴在飞行过程中最高温度不超过700℃,提出了采用CO_2气体强迫对流与舵轴表面镀铜的组合式热控方案。同时兼顾飞行器综合热管理,液态CO_2提供的有效冷量先冷却电子设备,再进入舵轴主动冷却,从而充分利用了CO_2冷量,可同时满足电子设备冷却和舵轴热控的双重需求。计算结果表明,组合式热控方案可以使舵轴在3000 s的飞行过程中表面温度维持在700℃以下,有效地解决了局部超高热流密度轴的热控难题,评估系统代偿约11 kg,从而论证了工程应用的可行性。
2018年04期 No.190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李芳勇;杨春信;张兴娟;
某高超声速飞行器中的空气舵舵轴存在5 mm缝隙裸露于外部,承受超高热流密度作用,且总体设计要求舵轴表面不能覆盖防隔热层,为保证舵轴在飞行过程中最高温度不超过700℃,提出了采用CO_2气体强迫对流与舵轴表面镀铜的组合式热控方案。同时兼顾飞行器综合热管理,液态CO_2提供的有效冷量先冷却电子设备,再进入舵轴主动冷却,从而充分利用了CO_2冷量,可同时满足电子设备冷却和舵轴热控的双重需求。计算结果表明,组合式热控方案可以使舵轴在3000 s的飞行过程中表面温度维持在700℃以下,有效地解决了局部超高热流密度轴的热控难题,评估系统代偿约11 kg,从而论证了工程应用的可行性。
2018年04期 No.190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张凯;熊家军;
为给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态势与威胁评估、反导拦截提供先验知识,探讨基于状态估计和意图推断的长期轨迹预测方法。对飞行器的控制特性进行阐述,分析了长期轨迹预测的可行性。针对飞行器机动不确定的问题,综合考虑飞行器当前状态和作战意图,阐述了长期轨迹预测的基本思想。最后,分别从预测模型构建、预测误差修正、制导规律辨识和意图信息推断四个方面讨论了飞行器长期轨迹预测的关键技术。
2018年04期 No.190 13-1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张凯;熊家军;
为给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态势与威胁评估、反导拦截提供先验知识,探讨基于状态估计和意图推断的长期轨迹预测方法。对飞行器的控制特性进行阐述,分析了长期轨迹预测的可行性。针对飞行器机动不确定的问题,综合考虑飞行器当前状态和作战意图,阐述了长期轨迹预测的基本思想。最后,分别从预测模型构建、预测误差修正、制导规律辨识和意图信息推断四个方面讨论了飞行器长期轨迹预测的关键技术。
2018年04期 No.190 13-1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陈维;
通过数值模拟气动噪声对空腔进行外形优化,以达到降低空腔气动噪声的目的。为准确计算流场声压脉动,数值方法采用了大涡模拟(LES)技术,远场边界采用了完全匹配层边界条件(PML),空间格式采用色散相关保持格式(DRP),同时时间格式采用低耗散低色散5级Runge-Kutta(LDDRK5)格式以使得流场耗散和色散最小。通过对三种外形的空腔在来流马赫数0.41时监测点以及脉动流场的分析和判断,采用PML边界条件对内部流场的反射误差很小,可以稳定的吸收出流波动。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可以较好的计算空腔的声压,给出气动噪声最小的最优外形,为空腔降噪优化和气动噪声的计算提供了参考。
2018年04期 No.190 18-2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 陈维;
通过数值模拟气动噪声对空腔进行外形优化,以达到降低空腔气动噪声的目的。为准确计算流场声压脉动,数值方法采用了大涡模拟(LES)技术,远场边界采用了完全匹配层边界条件(PML),空间格式采用色散相关保持格式(DRP),同时时间格式采用低耗散低色散5级Runge-Kutta(LDDRK5)格式以使得流场耗散和色散最小。通过对三种外形的空腔在来流马赫数0.41时监测点以及脉动流场的分析和判断,采用PML边界条件对内部流场的反射误差很小,可以稳定的吸收出流波动。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可以较好的计算空腔的声压,给出气动噪声最小的最优外形,为空腔降噪优化和气动噪声的计算提供了参考。
2018年04期 No.190 18-2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 白贺之;陈兵;徐旭;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在高速飞行时,高温效应对气动热、气动力等均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的现象,通过双温度模型的构建和单次扫描空间推进数值方法的运用,求解热化学非平衡的抛物化Navier-Stokes方程,对高焓喷管中的三维非平衡流场进行数值仿真,并分析了高温效应对高超声速流动的影响。计算结果给出了喷管轴线上的马赫数、平动温度和振动温度以及流动静压的曲线分布和部分参数的云图分布,并与相应的文献和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数值仿真计算结果与参考数据较为吻合,通过双温度模型的添加,目前的程序可以对高超声速热化学非平衡喷管流动进行较为准确的数值仿真。
2018年04期 No.190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白贺之;陈兵;徐旭;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在高速飞行时,高温效应对气动热、气动力等均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的现象,通过双温度模型的构建和单次扫描空间推进数值方法的运用,求解热化学非平衡的抛物化Navier-Stokes方程,对高焓喷管中的三维非平衡流场进行数值仿真,并分析了高温效应对高超声速流动的影响。计算结果给出了喷管轴线上的马赫数、平动温度和振动温度以及流动静压的曲线分布和部分参数的云图分布,并与相应的文献和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数值仿真计算结果与参考数据较为吻合,通过双温度模型的添加,目前的程序可以对高超声速热化学非平衡喷管流动进行较为准确的数值仿真。
2018年04期 No.190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王立宁;
气动技术的研究对于认识空天飞行器飞行环境和发展其他关键技术有巨大推动作用。根据空天飞行器的任务环境及外形特点分析了空天飞行器研究涉及的高温/稀薄等复杂流动机理、复杂耦合环境下气动特性的预测与验证、大空域宽速域高升阻比气动布局设计等三个气动方面的关键问题,并探讨了解决上述问题所需开展的关键技术,为后续空天飞行器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与借鉴。
2018年04期 No.190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 王立宁;
气动技术的研究对于认识空天飞行器飞行环境和发展其他关键技术有巨大推动作用。根据空天飞行器的任务环境及外形特点分析了空天飞行器研究涉及的高温/稀薄等复杂流动机理、复杂耦合环境下气动特性的预测与验证、大空域宽速域高升阻比气动布局设计等三个气动方面的关键问题,并探讨了解决上述问题所需开展的关键技术,为后续空天飞行器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与借鉴。
2018年04期 No.190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 李凡;熊家军;张凯;韩春耀;席秋实;
针对NSHV跟踪问题,总结了前期学者的研究成果,介绍了美国NSHV的发展路线,阐述了机动目标跟踪原理,并将其分为机动模型和滤波算法两个部分。在机动模型方面,结合现有NSHV运动特性研究进展,分别归纳了NSHV动力学模型和运动学模型研究现状,并介绍了NSHV跟踪常用的滤波算法以及各类算法的优缺点。最后立足于已有研究,从运动特性分析、机动模型构建、交互多模型应用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思路。
2018年04期 No.190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 李凡;熊家军;张凯;韩春耀;席秋实;
针对NSHV跟踪问题,总结了前期学者的研究成果,介绍了美国NSHV的发展路线,阐述了机动目标跟踪原理,并将其分为机动模型和滤波算法两个部分。在机动模型方面,结合现有NSHV运动特性研究进展,分别归纳了NSHV动力学模型和运动学模型研究现状,并介绍了NSHV跟踪常用的滤波算法以及各类算法的优缺点。最后立足于已有研究,从运动特性分析、机动模型构建、交互多模型应用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思路。
2018年04期 No.190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 王建华;程龙;刘党辉;李岩;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制导与姿态控制问题,从慢回路质心制导、快回路绕质心姿控、制导控制联合设计和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四个层面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制导控制方法进行了总结综述。基于当前各国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发展脉络和高超声速飞行器典型飞行特点归纳总结制导与姿态控制方法的重难点;以飞行阶段为准则分别阐述了高超声速飞行器助推段、滑翔段和俯冲段的制导策略及其内涵,结合现代控制理论剖析了已成功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姿态控制的非线性控制过程;基于已公开的有限数目的文献,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制导控制联合设计和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制导控制一体化全集成设计的思路和趋势进行了探索总结。
2018年04期 No.190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王建华;程龙;刘党辉;李岩;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制导与姿态控制问题,从慢回路质心制导、快回路绕质心姿控、制导控制联合设计和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四个层面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制导控制方法进行了总结综述。基于当前各国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发展脉络和高超声速飞行器典型飞行特点归纳总结制导与姿态控制方法的重难点;以飞行阶段为准则分别阐述了高超声速飞行器助推段、滑翔段和俯冲段的制导策略及其内涵,结合现代控制理论剖析了已成功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姿态控制的非线性控制过程;基于已公开的有限数目的文献,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制导控制联合设计和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制导控制一体化全集成设计的思路和趋势进行了探索总结。
2018年04期 No.190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樊晨霄;王永海;刘涛;秦绪国;梁海朝;
从未来技术发展体系化信息化的趋势出发,对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自主协同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阐述了"高超声速飞行器自主编队"系统概念和发展现状,分析和梳理了飞行器自主协同作战中高超声速飞行器协同制导控制的核心技术,在此基础上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协同制导控制系统总体技术进行了论述,并从通信与决策系统和飞行控制系统等两方面分析了系统的关键技术,为高超声速飞行器自主编队系统的实现提供参考。
2018年04期 No.190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樊晨霄;王永海;刘涛;秦绪国;梁海朝;
从未来技术发展体系化信息化的趋势出发,对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自主协同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阐述了"高超声速飞行器自主编队"系统概念和发展现状,分析和梳理了飞行器自主协同作战中高超声速飞行器协同制导控制的核心技术,在此基础上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协同制导控制系统总体技术进行了论述,并从通信与决策系统和飞行控制系统等两方面分析了系统的关键技术,为高超声速飞行器自主编队系统的实现提供参考。
2018年04期 No.190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武朋玮;李颖晖;郑无计;周驰;董泽洪;徐浩军;
高超声速飞行器动力学系统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常用的频域分析方法不适用于非线性系统,而稳定性的好坏关乎系统在扰动下是否容易发生危险。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文运用流形方法对高超声速飞行器进行稳定性分析,确定了安全边界并提取流形设计参数,对边界及其参数随飞行器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最终说明了流形设计参数与传统稳定性分析方法的设计参数之间具体的数学规律,为在设计和分析高超声速飞行器过程中使用流形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确定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稳定边界并进行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2018年04期 No.190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武朋玮;李颖晖;郑无计;周驰;董泽洪;徐浩军;
高超声速飞行器动力学系统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常用的频域分析方法不适用于非线性系统,而稳定性的好坏关乎系统在扰动下是否容易发生危险。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文运用流形方法对高超声速飞行器进行稳定性分析,确定了安全边界并提取流形设计参数,对边界及其参数随飞行器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最终说明了流形设计参数与传统稳定性分析方法的设计参数之间具体的数学规律,为在设计和分析高超声速飞行器过程中使用流形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确定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稳定边界并进行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2018年04期 No.190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孔雪;杨明;宁国栋;王松艳;王利明;
给出了一种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故障重构控制策略,采用复合飞推一体化制导和控制方法,进一步挖掘了发动机低油耗工作和发动机稳定工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发动机供油支板故障重构策略,提高了武器生存概率,保证了工程实际应用的能力。以某型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为例,在精确的仿真模型基础上,进行了多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靠。
2018年04期 No.190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孔雪;杨明;宁国栋;王松艳;王利明;
给出了一种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故障重构控制策略,采用复合飞推一体化制导和控制方法,进一步挖掘了发动机低油耗工作和发动机稳定工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发动机供油支板故障重构策略,提高了武器生存概率,保证了工程实际应用的能力。以某型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为例,在精确的仿真模型基础上,进行了多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靠。
2018年04期 No.190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王肖;唐胜景;祁帅;郭杰;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制导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倾侧角剖面并能严格约束终端高度的预测校正制导方法。首先分析了倾侧角剖面对终端航程、高度的影响,指出终端航程与高度可能存在的不匹配问题。针对传统算法仅能保证终端航程、能量约束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分段线性倾侧角剖面。通过合理地设计倾侧角剖面初始、终端值保证了高度约束,并以航程误差预测校正倾侧角剖面保证航程约束。侧向制导通过航向角走廊确定倾侧角符号。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对于解决终端航程与高度约束不匹配问题的有效性。
2018年04期 No.190 7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王肖;唐胜景;祁帅;郭杰;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制导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倾侧角剖面并能严格约束终端高度的预测校正制导方法。首先分析了倾侧角剖面对终端航程、高度的影响,指出终端航程与高度可能存在的不匹配问题。针对传统算法仅能保证终端航程、能量约束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分段线性倾侧角剖面。通过合理地设计倾侧角剖面初始、终端值保证了高度约束,并以航程误差预测校正倾侧角剖面保证航程约束。侧向制导通过航向角走廊确定倾侧角符号。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对于解决终端航程与高度约束不匹配问题的有效性。
2018年04期 No.190 7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赵明;李洪梁;张维文;崔如心;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在线制导问题,提出了一种解析式滑翔制导方法。首先,基于常值速度倾角的假设,得到可同时满足终端高度约束和终端航程要求的速度倾角的解析解,进而得到所需要的升力纵向分量;其次,基于常值阻力加速度的假设,得到可同时满足终端高度约束和终端速度约束的阻力加速度的解析解;最后,可得到攻角和倾侧角的控制指令(倾侧角符号由横向误差走廊确定)。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制导精度符合要求。
2018年04期 No.190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赵明;李洪梁;张维文;崔如心;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在线制导问题,提出了一种解析式滑翔制导方法。首先,基于常值速度倾角的假设,得到可同时满足终端高度约束和终端航程要求的速度倾角的解析解,进而得到所需要的升力纵向分量;其次,基于常值阻力加速度的假设,得到可同时满足终端高度约束和终端速度约束的阻力加速度的解析解;最后,可得到攻角和倾侧角的控制指令(倾侧角符号由横向误差走廊确定)。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制导精度符合要求。
2018年04期 No.190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王光辉;江思荣;原继萍;杜立夫;罗宛臻;
针对以小扰动线性化为代表的传统控制方法处理大范围不确定性问题时存在的不足,采用可对未知扰动进行实时跟踪估计并补偿的自抗扰控制方法设计控制律。构建辅助状态变量以满足控制器设计时的形式要求,在此基础上,分别设计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ESO)及降阶扩张状态观测器(RESO)的姿态控制器,通过对观测器的时频域分析确定基于RESO的控制器的优越性。仿真结果表明,以RESO为观测器的自抗扰控制方法与常规自抗扰方法相比具有更快的跟踪速度和更好的跟踪效果,本文所设计的控制器对仿真算例是有效的。
2018年04期 No.190 84-90+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王光辉;江思荣;原继萍;杜立夫;罗宛臻;
针对以小扰动线性化为代表的传统控制方法处理大范围不确定性问题时存在的不足,采用可对未知扰动进行实时跟踪估计并补偿的自抗扰控制方法设计控制律。构建辅助状态变量以满足控制器设计时的形式要求,在此基础上,分别设计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ESO)及降阶扩张状态观测器(RESO)的姿态控制器,通过对观测器的时频域分析确定基于RESO的控制器的优越性。仿真结果表明,以RESO为观测器的自抗扰控制方法与常规自抗扰方法相比具有更快的跟踪速度和更好的跟踪效果,本文所设计的控制器对仿真算例是有效的。
2018年04期 No.190 84-90+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张惠平;余跃;王宏伦;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抗扰轨迹线性化控制方法的工程实用价值,对基于自抗扰轨迹线性化的再入飞行器姿态控制器进行了优化设计。首先,分别对开环前馈控制器和闭环误差反馈控制器的优化机理进行了分析。接着,基于该优化机理,分别对开环前馈控制器和闭环误差反馈控制器进行了优化设计。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优化控制器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能够满足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快时变、高精度以及强鲁棒的控制需求,进一步提高了自抗扰轨迹线性化控制方法的工程实用价值。
2018年04期 No.190 91-98+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张惠平;余跃;王宏伦;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抗扰轨迹线性化控制方法的工程实用价值,对基于自抗扰轨迹线性化的再入飞行器姿态控制器进行了优化设计。首先,分别对开环前馈控制器和闭环误差反馈控制器的优化机理进行了分析。接着,基于该优化机理,分别对开环前馈控制器和闭环误差反馈控制器进行了优化设计。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优化控制器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能够满足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快时变、高精度以及强鲁棒的控制需求,进一步提高了自抗扰轨迹线性化控制方法的工程实用价值。
2018年04期 No.190 91-98+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杨新垒;聂万胜;宋强;
在H=15~25 km、Ma=2.5~5的飞行区间内,以提高SABRE循环效率为目标开展了优化研究,提出了两种优化方案,建立了SABRE发动机性能参数计算模型,计算了预冷器氦气出口温度提高50 K、氦气涡轮进口温度提高50 K和采用氦再循环方案后发动机推力、比冲和循环效率随飞行高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预冷器氦气出口温度提高50 K,循环效率平均提高1.79%,比冲平均提高2196 m/s;氦气涡轮进口温度提高50 K,循环效率平均提高3.95%,比冲平均提高4833 m/s;采用氦再循环方案,循环效率平均提高3.4%,比冲平均提高4154 m/s;但分别造成推力1%、2%和1.8%的下降,这是氢流量减少造成的。预冷器氦气出口温度和氦气涡轮进口温度得以提高的关键是设计出更加快捷、高效的预冷换热器,但具有较大的技术难度,氦再循环方案实现较为容易,但只工作于20 km以上的飞行高度,并且增加了发动机结构质量。当前技术条件下可优先发展氦再循环技术,长远考虑应发展预冷换热器相关技术,加强在材料、设计、加工等方面的创新研究。
2018年04期 No.190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 杨新垒;聂万胜;宋强;
在H=15~25 km、Ma=2.5~5的飞行区间内,以提高SABRE循环效率为目标开展了优化研究,提出了两种优化方案,建立了SABRE发动机性能参数计算模型,计算了预冷器氦气出口温度提高50 K、氦气涡轮进口温度提高50 K和采用氦再循环方案后发动机推力、比冲和循环效率随飞行高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预冷器氦气出口温度提高50 K,循环效率平均提高1.79%,比冲平均提高2196 m/s;氦气涡轮进口温度提高50 K,循环效率平均提高3.95%,比冲平均提高4833 m/s;采用氦再循环方案,循环效率平均提高3.4%,比冲平均提高4154 m/s;但分别造成推力1%、2%和1.8%的下降,这是氢流量减少造成的。预冷器氦气出口温度和氦气涡轮进口温度得以提高的关键是设计出更加快捷、高效的预冷换热器,但具有较大的技术难度,氦再循环方案实现较为容易,但只工作于20 km以上的飞行高度,并且增加了发动机结构质量。当前技术条件下可优先发展氦再循环技术,长远考虑应发展预冷换热器相关技术,加强在材料、设计、加工等方面的创新研究。
2018年04期 No.190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 林旭斌;王晖娟;
分析了新兴的3D打印技术的优点,指出其在制备复杂构型件时具有整体性好、加工周期短等独特优势,提出将其应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研究领域解决制造难题。根据国外3D打印技术的应用进展,依次介绍了该技术在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分系统、零部件、材料等多个层级产品上的应用,为未来高超声速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2018年04期 No.190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 林旭斌;王晖娟;
分析了新兴的3D打印技术的优点,指出其在制备复杂构型件时具有整体性好、加工周期短等独特优势,提出将其应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研究领域解决制造难题。根据国外3D打印技术的应用进展,依次介绍了该技术在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分系统、零部件、材料等多个层级产品上的应用,为未来高超声速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2018年04期 No.190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 赵文峰;吴东;张涛;
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制过程中常利用电弧加热设备开展热结构试验,需通过应变测量对考核件在气动、温度载荷下的热结构性能进行评估。通过利用单模光纤加工形成的Fabry-Perot干涉腔来感应考核材料的应变量,并获取试验测试数据,讨论分析该技术在传感器制作工艺、安装工艺、检测评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试验研究结果表明F-P光纤应变计适用于电弧加热设备热结构试验,响应灵敏,安装方便,但高温下测试性能不稳定,需要在制作安装工艺和高温性能检测评估上开展深入研究,提高F-P光纤应变计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018年04期 No.190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 赵文峰;吴东;张涛;
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制过程中常利用电弧加热设备开展热结构试验,需通过应变测量对考核件在气动、温度载荷下的热结构性能进行评估。通过利用单模光纤加工形成的Fabry-Perot干涉腔来感应考核材料的应变量,并获取试验测试数据,讨论分析该技术在传感器制作工艺、安装工艺、检测评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试验研究结果表明F-P光纤应变计适用于电弧加热设备热结构试验,响应灵敏,安装方便,但高温下测试性能不稳定,需要在制作安装工艺和高温性能检测评估上开展深入研究,提高F-P光纤应变计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018年04期 No.190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
<正>为充分发挥《战术导弹技术》期刊对我国导弹武器系统科技创新中的理论和技术成果的报道及信息传播作用,加强各军工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搭建一个活跃的知识服务平台,促进我国导弹武器系统的技术创新与发展,经研究决定组建《战术导弹技术》期刊理事会。《战术导弹技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主办、北京海鹰科技情报研究所承办,是为导弹的研究、设计、制造、试验、使用等服务的学术期刊。刊物创刊于1980年、双月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刊登导弹与
2018年04期 No.190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正>为充分发挥《战术导弹技术》期刊对我国导弹武器系统科技创新中的理论和技术成果的报道及信息传播作用,加强各军工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搭建一个活跃的知识服务平台,促进我国导弹武器系统的技术创新与发展,经研究决定组建《战术导弹技术》期刊理事会。《战术导弹技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主办、北京海鹰科技情报研究所承办,是为导弹的研究、设计、制造、试验、使用等服务的学术期刊。刊物创刊于1980年、双月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刊登导弹与
2018年04期 No.190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
<正>随着新时期武器装备持续升级,作战样式和概念持续更新,技术创新发展与应用推动国防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现代战争呈现出整体对抗、体系支撑、信息主导、联合作战、精兵制胜等突出特点。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打造世界一流军队的战略部署,适应新的威胁和挑战,加快推动作战力量现代化,以数字化、虚拟场景推演等技术和手段开展态势感知、战场评估、决策指挥等新型分析服务,研究未来装备与作战体系解决方案,促进导弹武器装备和技术创新发展,航天导弹总体专业情报网与北京宇航学会拟于2018年11月初在广东省中山市召
2018年04期 No.190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正>随着新时期武器装备持续升级,作战样式和概念持续更新,技术创新发展与应用推动国防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现代战争呈现出整体对抗、体系支撑、信息主导、联合作战、精兵制胜等突出特点。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打造世界一流军队的战略部署,适应新的威胁和挑战,加快推动作战力量现代化,以数字化、虚拟场景推演等技术和手段开展态势感知、战场评估、决策指挥等新型分析服务,研究未来装备与作战体系解决方案,促进导弹武器装备和技术创新发展,航天导弹总体专业情报网与北京宇航学会拟于2018年11月初在广东省中山市召
2018年04期 No.190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