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伟喆;陈万春;
针对双脉冲中程空空导弹多次开关机且开关机时间不确定的弹道优化问题,以发动机开关机前后为分段条件,并考虑终端位置、速度以及舵偏角、动压等过程约束,建立了多段多约束的弹道优化模型,分别以最短时间和最大末速度为性能优化指标,使用hp自适应Radau伪谱法进行求解,获得了不同末速度、不同初始和终端高度情况下的最优弹道,并根据求解结果分析了飞行条件变化对导弹弹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高度相同的情况下,导弹末速度越大,飞行时间越长;而导弹的初始高度越高,其飞行时间就越短,末速度也越大。
2018年05期 No.191 19-2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 王应晨;段修生;
为了解决现代化武器装备因集成化和大型化引起的故障诊断难题,简要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深度学习模型,对其在旋转机械、齿轮箱、滚动轴承和电子电路系统中故障的特征提取与诊断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当前深度学习在故障诊断领域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模型、信息与故障特征提取、故障预测等方面的发展方向与改进建议,以更好地适应装备发展要求,促进装备保障能力的有效提升。
2018年05期 No.191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丛林虎;邓建球;赵建忠;方轶;
针对已有导弹故障诊断规则在对新的导弹超差测试数据进行诊断时无法直接得到诊断结果,甚至会出现诊断结果冲突的问题,引入粗糙集理论(Rough Set Theory,RST)对基本概率赋值进行获取,在分析现有D-S合成规则改进方法与冲突证据权重分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冲突证据合成方法,进而建立了基于改进证据理论的导弹故障智能诊断推理模型。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地实现导弹的故障定位,且能有效地减少不确定性对导弹故障智能诊断的不利影响。
2018年05期 No.191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卢福刚;陈士超;王军;刘钧圣;刘明;赵军民;
弹上冲击传递特性直接影响了弹体的结构设计,为实现弹上复杂冲击传递特性的有效描述。基于经典谱估计理论,提出了一种系统辨识理论框架下的弹上冲击传递特性分析方法。通过构建冲击信号传递系统,计算能描述冲击信号频率特性的传递函数以实现冲击信号频率特性的分析。实测数据验证了所提方法对弹上冲击信号传递特性描述的有效性,且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刚体连接结构。
2018年05期 No.191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 赵志敏;王宝和;于峰;
水下试验是研究潜航体表面空泡发展特性的重要手段。针对大尺度水下试验空泡推进过程识别的逐测点识别法和基于压力空间分布的识别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压力时间-空间云图的识别方法,并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表明,基于压力时间-空间云图的识别法既从每个测点的角度又从全局的角度来识别,综合了逐测点识别法和基于压力空间分布的识别法的优点,并克服了二者各自的缺点,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降低了识别的工作量,同时对于流场干扰较大、特征不明显情况下的识别问题也较为有效。
2018年05期 No.191 45-4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 侯学隆;姜青山;
针对反舰导弹需要准确计算海上机动目标散布区的问题,采用CND-CS-UC散布进行搜捕决策。首先,采用条件概率密度方法建立了CND-CS-UC散布概率密度模型;基于CND-CS-UC散布的性质特征推导了目标落入正方形和圆形散布区概率的优化计算方法;研究了给定概率下的CND-CS-UC散布区二分法迭代计算流程,并基于区域概率累加特性和"滑动窗"原理提出了两点改进对策,大幅提高了散布区的迭代计算效率。实验分析结果表明:CND-CS-UC散布概率密度模型可以精确计算出给定概率下的散布区范围,改进后的散布区迭代计算效率提升15%~53%。
2018年05期 No.191 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刘勇;胡卫强;顾钧元;
针对舰上导弹在贮存状态下受到的振动可能影响其技术状态的问题,运用有限元法对其贮存装置的振动控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平板结构的有限元模型,经过模态分析与谐响应分析得到其振动与减振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某型导弹单层贮存状态下贮存装置和导弹的组合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贮存装置敷设不同厚度阻尼层时组合体的振动特性,并分析了四层贮存状态下贮存装置及弹体关键位置在阻尼处理前后振动响应变化的情况。研究表明:阻尼处理后导弹的振动都显著减小;导弹的不同位置阻尼减振的效果有所不同;阻尼层越厚减振效果越明显,但是当阻尼层达到一定厚度之后,单纯地增加厚度减振效果并不会显著增加。
2018年05期 No.191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高兴;张璐;韦常柱;
针对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轨迹快速规划问题,为实现对于禁飞区的规避,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稀疏A~*算法的轨迹规划方法。该方法基于最小转弯半径约束进行节点拓展,减小搜索空间规模,有效提高了搜索效率,能够成功完成再入轨迹规划;同时,基于飞行器动力学模型计算各节点最小转弯半径及速度,克服了传统A*算法几何规划的缺点,提高了规划结果的合理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规划效率高,实用性强。
2018年05期 No.191 62-6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周维正;赵赛君;李学锋;
针对因漏警率和参数不确定性所引起的多传感器融合精度损失进行数学建模并开展研究。首先对高低精度两传感器融合模型给出分析,进而对三正交一斜置配置给出斜表是否参与融合的精度影响分析。分析表明在考虑漏警率等因素的前提下,所有惯性表均参与估计有精度损失风险。基于所构建的模型给出冗余捷联惯组的重构策略,在策略的指导下提出双三正交架构,并与正十二面体配置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双三正交在无故障和一度故障下性能和正十二面体配置相当,考虑不确定性,双三正交架构有一定优势。
2018年05期 No.191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杨秀霞;高晓冬;张毅;
针对UAV执行复杂任务产生的航迹规划制定困难的问题,利用PH(Pythagorean Hodograph)曲线曲率精确可知及其为参数化曲线的特点,建立了UAV航迹跟踪控制的运动学模型,给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动态逆的鲁棒自适应跟踪控制器设计方法。根据非线性动态逆跟踪控制方法,设计了UAV航迹的跟踪控制律;考虑风等干扰因素的影响,采用RBF神经网络对干扰进行在线估计并补偿,引入鲁棒自适应控制项,克服干扰误差。根据PH曲线航迹规划特点设计控制器,降低了控制器设计的复杂程度,提高了计算和跟踪效率。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鲁棒自适应跟踪控制器具有较高的跟踪精度及很强的鲁棒性。
2018年05期 No.191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朱望纯;孙显信;蒋汉林;唐卫国;
研究了导弹追击过程中的制导律,提出了一种串联复合制导的制导方式,即将整个制导过程分为前段制导加中段比例导引律制导加末段制导,其实质是变系数的组合比例导引律。详细介绍了初制导中瞄准算法设计工作原理,并重点阐述了中段和末段制导采用的比例导引律,通过VS2010和MATLAB实现导弹三维弹道的仿真,最后在视景仿真环境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结果表明整个设计过程是有效可行的,并且与理论分析结果相符。
2018年05期 No.191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刘冰;王源源;耿鸿月;王品;苗政民;
大型武器装备系统的设计仿真系统和实际装备在支撑平台与运行应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针对平台异构的大型武器装备系统,提出一种基于实际装备软件、由有限仿真节点构建的高可信仿真方法。首先,针对实际装备软件的平台关联性与系统关联性,研制应用移植支撑软件与系统集成支撑软件,构建通用化的系统支撑软件;然后,多项实际装备软件基于应用移植支撑软件实现向单个仿真节点的跨平台移植,多个仿真节点通过系统集成支撑软件实现系统网络集成,通过系统支撑软件实现实际装备软件在单仿真节点的集中式部署以及全仿真系统的分布式管理;最后,系统支撑软件与JOSIM联合仿真平台集成,完成整个混合式仿真系统的构建。通过在某型装备的应用结果表明,仿真方法是可行与有效的,可提高仿真的一致性与可信度,降低系统冗余,可在装备系统仿真与论证、研制与联试、使用培训、训练与维修保障中进行推广应用。
2018年05期 No.191 106-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于录;张凯;
在已知反舰导弹模型和舰载防御系统模型的条件下,建立攻防对抗仿真模型,并在蒙特卡洛法计算反舰导弹突防概率的基础上,采用"遍历"思想设置仿真初始条件,实现舰空导弹对反舰导弹全弹道拦截,同时评估了反舰导弹突破舰载防御系统"硬"杀伤拦截的全弹道突防能力,分析了影响突防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反舰导弹机动突防能力提供了研究方向。
2018年05期 No.191 114-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