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导弹技术

访问量:56818

总体技术

  • 从俄乌冲突看现代超声速导弹的运用特点与发展趋势

    汪永庆;姬宏斌;

    针对超声速导弹在现代精确打击体系中地位存在争论的问题,从超声速导弹在俄乌冲突海、陆、空战场上的作战实例入手,开展运用情况与作战效果分析,指出超声速导弹在现代战争中依旧具备战略威慑、区域封控、体系破击、防空压制等重要应用价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美、日、印等各国装备的超声速导弹技术特点,研究提出现代超声速导弹正在向体系融合更深入、用途更多样、成本更低廉、平台更通用、运用更灵活等方向发展。

    2022年06期 No.216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3K]
  • 美俄战略导弹发展特点及规律分析

    邵超;林三春;林海;梁超杰;张仁嘉;

    美俄战略导弹经过长期发展,在数量、战术性能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了解战略导弹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深入研究了美、俄战略导弹的发展现状、配比组成及发展趋势;分析了美、俄陆、海基战略导弹发展历程,以及典型装备研制、部署及改进升级过程,并从国土特点、技术特点以及国际环境等角度出发,总结了美、俄战略导弹的发展特点。分析指出,美俄战略导弹的发展规律是以型谱优化和收敛为目标,综合考虑了规模、性能以及经济性等多方面因素,持续打造能够充分发挥载具优势的终极设备。

    2022年06期 No.216 8-1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 美未来天基预警系统对高超声速导弹的影响分析

    吴杰;赵飞;赵静;

    高超声速武器具有全球快速打击和强突防能力,针对其威胁,各军事强国开始升级防御体系,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提出的分层防御体系。针对美国分层防御体系对现有高超声速武器构成的威胁,对美国高超声速防御体系的构成、作战模式进行初步探索和分析,并着重分析美未来天基预警探测系统对高超声速武器的探测能力。分析结果表明,美未来天基预警探测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具备对高超声速武器的预警和探测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可为高超声速武器和高超声速防御体系的发展提供参考。

    2022年06期 No.216 15-1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 美国舰载机空面导弹发展特点及趋势研究

    金斌;王书满;

    随着导弹技术的发展,舰载机空面导弹在航母打击武器中的地位日渐提升。通过分析美国舰载机空面导弹建立完整装备体系的发展历程,总结得到了该类装备在不同时期技术水平和军事需求的背景下,综合兼顾战术性能和航母保障便捷性的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新一代舰载机空面导弹发展动态,通过分析新时期航母舰载机作战军事需求,总结了该类装备将聚焦远程化、突防能力提升和一弹多能的发展趋势。分析结果能够为舰载机空面导弹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2022年06期 No.216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5K]
  • 俄罗斯伊斯坎德尔导弹作战能力分析

    吴小宁;李悦;杨青格;

    为深入了解俄罗斯伊斯坎德尔战术弹道导弹的作战能力,简述了其类型、构成及在欧亚大陆的兵力部署情况,重点分析了该导弹的作战能力设计,包括打击目标、战术技术指标、弹头配置、杀伤区域、准弹道、高超高机动性能及诱饵突防和核常兼备能力。梳理了伊斯坎德尔导弹在乌克兰战场上的作战案例,分析了其战役战术打击和战略性震慑的打击效果。分析表明,此次俄乌危机是该现代化战术弹道导弹的首次大规模实战应用,实现了多弹道协同作战,发挥出了非对称遏制武器的作用。

    2022年06期 No.216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 美军大中型察打一体无人机发展特点及趋势

    宗有帅;俞明;张红顺;魏知行;徐远航;

    察打一体无人机将侦察和打击融为一体,可实现情报链与火力链的有效耦合,极大地提高了任务部队的感知能力和杀伤能力,缩短了杀伤链的闭环时间。依据开源情报资料和最新发展动向,归纳了美军现役大中型察打一体无人机的类型、数量、系统构成和力量编成等基本情况,梳理了美军正在推进的相关项目。结合其实战运用、装备特点、功能作用等,分析了美军大中型察打一体无人机的发展特点。根据未来作战样式的改变及新兴科技对大中型察打一体无人机发展的影响,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2022年06期 No.216 3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 大展弦比复合材料机翼非线性变形及模态分析

    李金洋;王军利;王嘉宝;

    为明确大展弦比复合材料机翼铺层渐变过程中的几何非线性变形及模态分布情况,构建了三种等厚度材质(全金属、半复合材料、全复合材料)机翼的有限元模型,基于CFD/FEM的计算方法研究了不同马赫数及不同攻角下三种机翼的弯曲变形、扭转变形以及模态分布。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三种材质机翼的弯曲与扭转变形均会随着马赫数的增加而呈现出非线性增长趋势,而攻角的改变则对机翼结构的非线性变形影响较小;复合材料铺层可以有效提高机翼结构的固有频率,添加45°铺层角度的机翼蒙皮、翼肋乃至翼梁,针对机翼扭转变形突显了较好的力学特性,有利于机翼结构的抗振设计;随着马赫数的增大,机翼各阶模态频率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其中高阶模态频率相对低阶模态频率下降趋势更加明显。

    2022年06期 No.216 42-5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3K]
  • 加油软管释放过程中的动态特性研究

    蔡云鹏;王延祥;王大勇;任斌;王宏伦;

    加油软管释放是软式空中加油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为全面分析软管释放过程中的动态特性,基于有限元思想和多刚体动力学理论,在充分考虑气流扰动、加油机牵连运动、软管收放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软管锥套组合体的运动模型,并在模型中将软管等效成多根等长且长度可变的串联连杆。考虑到空中加油任务场景的多变性,分别对不同紊流强度、不同飞行高度、不同飞行速度、不同牵连点位置和不同释放速度剖面条件下软管释放过程中的动态特性进行数值仿真,并结合空气动力学、尾流效应和运动学理论对仿真结果进行了机理分析。结果表明,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的改变会对软管的摆动幅度和拉力产生较大的影响。特别地,当软管悬挂位置过于靠近翼尖时,由于受到的尾涡强度大幅增加,软管出现大范围的无规则摆动现象。

    2022年06期 No.216 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7K]

制导、导航与控制

  • 面向城市环境的巡飞弹控制站沉浸式显示技术

    谭沁;相晓嘉;

    在近期如俄乌冲突等多起局部战争中,巡飞弹发挥出了机动灵活、精准打击等战场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在城市环境中使用巡飞弹,易受到各种各样建筑物的阻挡,影响操作员对战场的研判和对巡飞弹的精准控制。为使操作员快速掌握大规模复杂城市作战场景中的任务环境,辅助操作员高效指挥巡飞弹,从提高操作员态势感知能力的方向对巡飞弹控制站展开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三维动态场景重构和虚拟现实的控制站系统态势显示方法,基于OpenSceneGraph(OSG)开源可视化引擎,采用四叉树管理、金字塔结构的PageLOD动态加载方法,进行巡飞弹任务场景要素管理及建模显示;基于无限串流虚拟现实渲染技术,构建了沉浸式控制站验证系统;设计巡飞弹引导控制试验,通过对任务完成时间及碰撞次数进行客观测试、统计问卷调查表进行主观分析,并对比有无沉浸式的试验效果,验证了该方法易于学习使用且有效提高了操作员的态势感知能力。

    2022年06期 No.216 6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6K]
  • 一种基于协同电子对抗的无人机蜂群编队方法

    李欢丽;王一哲;刘士忠;

    针对未来复杂战场环境中无人机蜂群面对敌电子战设备进行有效的电子对抗和隐身突防的问题,从阵列分析与综合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无人机蜂群编队方法。将无人机蜂群看作三维稀疏阵列,对无人机蜂群的辐射与散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将无人机蜂群的协同探测与协同干扰等效为整个阵列辐射方向图的综合问题,无人机蜂群的协同隐身等效为散射阵列综合问题,从而将无人机蜂群的协同对抗问题转化为一个多目标优化的无人机蜂群编队问题。以蜂群的辐射和散射作为优化目标,利用遗传算法对无人机的编队进行优化仿真。理论分析与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无人机蜂群的协同对抗能力,在提高探测与干扰能力的基础上,降低了无人机蜂群的雷达散射特性,提高了无人机蜂群的战场生存能力。

    2022年06期 No.216 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 基于反馈线性化的直接侧向力与襟翼复合控制

    董金鲁;龚晓刚;张曦;宋加洪;马悦萌;周荻;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过程中气动舵面烧蚀与失效的问题,选用具有良好热防护性能的尾装襟翼作为气动执行机构,但欠驱动的气动控制将使飞行器存在不稳定内动态,从而使飞行器成为非最小相位系统。为抑制不稳定内动态对系统稳定性的危害并提高襟翼飞行器在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的控制品质,在飞行器的俯仰与偏航通道中各引入一对姿控发动机,构成襟翼与直接侧向力复合控制系统。建立了襟翼飞行器复合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分析了过载输出时系统内动态的有界稳定条件。针对内动态稳定的复合控制系统,运用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方法设计了控制器,并分析了襟翼和姿控发动机之间的配合机理。进行了快时变背景下的对比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复合控制系统有比纯襟翼控制作用下更好的动态品质,并对气动参数快时变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2022年06期 No.216 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8K]
  •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导弹末端约束角制导律

    郑成辰;李辉;陶伟;刘思成;吴冯国;何立;

    拦截碰撞角约束制导可以增加空空导弹的毁伤能力,而传统的比例导引律无法对导弹的打击角度进行约束。为控制空空导弹的拦截碰撞角,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偏置比例导引律,完成了以特定倾角拦截目标的任务。引入了导弹剩余飞行时间作为强化学习模型的部分状态量,提升了智能体的学习收敛速度。与传统的比例导引律和基于落角约束的最优导引律进行了仿真对比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制导律在保证精准拦截目标的同时,对导弹末端碰撞角的控制精度也大于其它约束角制导律。

    2022年06期 No.216 93-102+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9K]
  • 基于Petri网的多无人平台协同指挥控制建模与分析

    庙要要;王楠;王建华;邢堃盛;洪华杰;

    针对复杂环境中多无人平台协同作战指挥控制难度大、资源调度效率较低、难以充分发挥作战效能等问题,采用OODA环理论研究了多无人平台作战指挥控制流程。结合OODA环理论的优势和应用场景,对多无人平台区域侦察打击任务流程进行梳理,根据作战流程各节点与库所、变迁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Petri网工具建立了OODA指挥控制模型。在仿真软件PIPE中模拟了指挥控制过程,计算分析了模型的可达标识集、各状态的稳定概率、系统平均运行时间等性能指标,求出了部分作战情景的发生概率。实验结果表明:基于Petri网建立的多无人平台协同指挥控制模型是可靠且有效的,可提升指挥控制效率、优化战场资源分配。

    2022年06期 No.216 103-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作战研究

  • 俄乌冲突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典型场景研究

    赵国柱;陈祎璠;

    针对俄乌冲突人工智能技术武器化应用,以火力战与信息战为主线,基于典型应用场景,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俄乌战场无人系统精确火力打击、辅助决策、基于战场情报分析预测未来战争、人脸识别、网络信息深度造假与传播、未加密通信监听与自动翻译等各方面的应用。研究了人工智能技术对俄乌战场软硬杀伤手段的创新及对传统武器作战效能的提升,并展望了人工智能技术对未来混合战争在作战样式、杀伤手段、制胜机理等维度的变革性冲击与影响。

    2022年06期 No.216 111-11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2K]
  • 俄“匕首”高超声速导弹首次实战使用分析与启示

    高铭;王健;刘杰;王轶鹏;胡一繁;

    高超声速武器在飞行速度、突防生存、作战效能等方面有突出优势,美、俄等国在高超声速武器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初步具备了高超声速打击能力。2022年3月,在俄乌冲突中,俄军首次在实战中使用了“匕首”高超声速导弹。介绍了“匕首”导弹技术方案与指标,从作战运用情况和作战动机角度分析了“匕首”高超声速导弹在本次作战中的具体使用情况。在此基础上,从作战效能、国际影响等方面,给出了使用“匕首”高超声速导弹的启示与意义。

    2022年06期 No.216 11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 “星链”在俄乌冲突中的运用分析与思考启示

    彭中新;祁振强;钟圣;张璐;李旗挺;

    基于“星链”卫星系统在俄乌冲突中的应用,介绍了“星链”计划的基本情况,包括其总体目标、发展阶段现状和主要特点优势。从网络舆论、情报信息、无人机作战等多个方面,分析了“星链”在俄乌冲突中的运用情况。对“星链”卫星在“目标侦察、电子对抗、反导拦截、通信保障”四个方面的战斗能力和潜在威胁进行了分析和研判。针对“星链”卫星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措施及建议。

    2022年06期 No.216 12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3K]
  • 美军有/无人机协同作战运用及关键技术研究

    张路;邵正途;翁呈祥;许登荣;

    无人机在战场的使用将推动有/无人协同作战的发展,极大改变未来作战的方式和形态。针对美军有/无人机协同作战运用及关键技术开展研究,梳理了美军有/无人机协同作战现状。围绕基本思路、配置方法、典型作战运用构想,对长机僚机式、分布式、分层式有/无人机协同等典型作战运用进行了创新构想和深度分析,并针对集群指控、低截获/低探测通信、协同态势感知等关键技术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无人机协同发展的趋势,为深入开展有/无人机协同智能作战提供参考。

    2022年06期 No.216 128-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 联合电磁频谱作战的发展特点与技术分析

    李凯;朱璇;张宝良;谢文;柯鹏;

    为提升联合电磁频谱作战能力,分析联合电磁频谱作战的发展趋势,针对当前作战过程中涌现的新技术与新举措,结合美军联合电磁频谱作战的建设情况,从组织形式、对抗方式等维度总结了现代战争中联合电磁频谱作战的四个崭新特点。重点分析了未来联合电磁频谱作战的四项能力需求,即体系作战能力、多源共享能力、智能认知能力和可重构能力,并围绕能力需求,研究了体系作战支撑技术和通用技术两类关键技术,为提升联合电磁频谱作战能力提供参考。

    2022年06期 No.216 138-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5K]

  • 《战术导弹技术》征稿启事和投稿须知

    <正>《战术导弹技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主办、北京海鹰科技情报研究所承办,是为导弹的研究、设计、制造、试验、使用服务的综合性学术技术类刊物。本刊创刊于1980年、双月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及俄罗斯《文摘杂志》(AJ)收录。

    2022年06期 No.216 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