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永庆;姬宏斌;
针对超声速导弹在现代精确打击体系中地位存在争论的问题,从超声速导弹在俄乌冲突海、陆、空战场上的作战实例入手,开展运用情况与作战效果分析,指出超声速导弹在现代战争中依旧具备战略威慑、区域封控、体系破击、防空压制等重要应用价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美、日、印等各国装备的超声速导弹技术特点,研究提出现代超声速导弹正在向体系融合更深入、用途更多样、成本更低廉、平台更通用、运用更灵活等方向发展。
2022年06期 No.216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3K] - 邵超;林三春;林海;梁超杰;张仁嘉;
美俄战略导弹经过长期发展,在数量、战术性能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了解战略导弹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深入研究了美、俄战略导弹的发展现状、配比组成及发展趋势;分析了美、俄陆、海基战略导弹发展历程,以及典型装备研制、部署及改进升级过程,并从国土特点、技术特点以及国际环境等角度出发,总结了美、俄战略导弹的发展特点。分析指出,美俄战略导弹的发展规律是以型谱优化和收敛为目标,综合考虑了规模、性能以及经济性等多方面因素,持续打造能够充分发挥载具优势的终极设备。
2022年06期 No.216 8-1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 吴杰;赵飞;赵静;
高超声速武器具有全球快速打击和强突防能力,针对其威胁,各军事强国开始升级防御体系,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提出的分层防御体系。针对美国分层防御体系对现有高超声速武器构成的威胁,对美国高超声速防御体系的构成、作战模式进行初步探索和分析,并着重分析美未来天基预警探测系统对高超声速武器的探测能力。分析结果表明,美未来天基预警探测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具备对高超声速武器的预警和探测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可为高超声速武器和高超声速防御体系的发展提供参考。
2022年06期 No.216 15-1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 金斌;王书满;
随着导弹技术的发展,舰载机空面导弹在航母打击武器中的地位日渐提升。通过分析美国舰载机空面导弹建立完整装备体系的发展历程,总结得到了该类装备在不同时期技术水平和军事需求的背景下,综合兼顾战术性能和航母保障便捷性的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新一代舰载机空面导弹发展动态,通过分析新时期航母舰载机作战军事需求,总结了该类装备将聚焦远程化、突防能力提升和一弹多能的发展趋势。分析结果能够为舰载机空面导弹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2022年06期 No.216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5K] - 吴小宁;李悦;杨青格;
为深入了解俄罗斯伊斯坎德尔战术弹道导弹的作战能力,简述了其类型、构成及在欧亚大陆的兵力部署情况,重点分析了该导弹的作战能力设计,包括打击目标、战术技术指标、弹头配置、杀伤区域、准弹道、高超高机动性能及诱饵突防和核常兼备能力。梳理了伊斯坎德尔导弹在乌克兰战场上的作战案例,分析了其战役战术打击和战略性震慑的打击效果。分析表明,此次俄乌危机是该现代化战术弹道导弹的首次大规模实战应用,实现了多弹道协同作战,发挥出了非对称遏制武器的作用。
2022年06期 No.216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 宗有帅;俞明;张红顺;魏知行;徐远航;
察打一体无人机将侦察和打击融为一体,可实现情报链与火力链的有效耦合,极大地提高了任务部队的感知能力和杀伤能力,缩短了杀伤链的闭环时间。依据开源情报资料和最新发展动向,归纳了美军现役大中型察打一体无人机的类型、数量、系统构成和力量编成等基本情况,梳理了美军正在推进的相关项目。结合其实战运用、装备特点、功能作用等,分析了美军大中型察打一体无人机的发展特点。根据未来作战样式的改变及新兴科技对大中型察打一体无人机发展的影响,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2022年06期 No.216 3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 李金洋;王军利;王嘉宝;
为明确大展弦比复合材料机翼铺层渐变过程中的几何非线性变形及模态分布情况,构建了三种等厚度材质(全金属、半复合材料、全复合材料)机翼的有限元模型,基于CFD/FEM的计算方法研究了不同马赫数及不同攻角下三种机翼的弯曲变形、扭转变形以及模态分布。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三种材质机翼的弯曲与扭转变形均会随着马赫数的增加而呈现出非线性增长趋势,而攻角的改变则对机翼结构的非线性变形影响较小;复合材料铺层可以有效提高机翼结构的固有频率,添加45°铺层角度的机翼蒙皮、翼肋乃至翼梁,针对机翼扭转变形突显了较好的力学特性,有利于机翼结构的抗振设计;随着马赫数的增大,机翼各阶模态频率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其中高阶模态频率相对低阶模态频率下降趋势更加明显。
2022年06期 No.216 42-5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3K] - 蔡云鹏;王延祥;王大勇;任斌;王宏伦;
加油软管释放是软式空中加油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为全面分析软管释放过程中的动态特性,基于有限元思想和多刚体动力学理论,在充分考虑气流扰动、加油机牵连运动、软管收放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软管锥套组合体的运动模型,并在模型中将软管等效成多根等长且长度可变的串联连杆。考虑到空中加油任务场景的多变性,分别对不同紊流强度、不同飞行高度、不同飞行速度、不同牵连点位置和不同释放速度剖面条件下软管释放过程中的动态特性进行数值仿真,并结合空气动力学、尾流效应和运动学理论对仿真结果进行了机理分析。结果表明,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的改变会对软管的摆动幅度和拉力产生较大的影响。特别地,当软管悬挂位置过于靠近翼尖时,由于受到的尾涡强度大幅增加,软管出现大范围的无规则摆动现象。
2022年06期 No.216 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7K]